即使是天然食物中的成分,也不能吃多哦。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酒精伤肝这件事,但却很少人知道有一种脂肪肝叫做“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顾名思义就是“罪魁祸首”并不是酒精。
2019年的相关数据显示,非酒精脂肪肝在我国的患病率为29%。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国人正承受着非酒精脂肪肝的折磨。它也是目前全球爆发人数最多的肝脏慢性疾病。
如果没有对非酒精脂肪肝引起重视,将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如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已知的会明确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有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不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又发现了一个潜在危险因素,这个因素几乎很多人都“中招”了。
它就是——果糖。
果糖对肝脏的危害不容小觑
果糖是糖的一种,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它的存在。如各种水果、蜂蜜等。
人类开始大量吃果糖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当时从玉米原料中提炼出了人造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浆”,而这种果糖不仅甜度高于蔗糖,价格还相当低廉,于是被广泛运用到各种加工食品中。但从那之后,患有脂肪肝的人群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
科学家们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果糖在增加肝脏脂肪方面的功效比葡萄糖要明显强2~3倍。甚至还会引起纤维组织的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往往是肝硬化的开始。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摄入同等热量的食物,高果糖饮食比复合碳水化合物饮食更能增加肝脏脂肪。短短9天内,肝脏脂肪可以增加至37%。
为什么看似天然健康的果糖,也会对肝脏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果糖伤肝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的各种研究,揭开了果糖伤肝背后的真相。
当果糖被人体摄入时,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器官。但在代谢过程中并没有酶起到专门的“限速”作用,于是就会产生大量的物质在肝脏堆积,进而转化成脂肪。如果果糖摄入过多,最终就会发展成脂肪肝以及其他代谢疾病。同时果糖对肠道屏障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加速产生可以促使肝脏合成脂肪的酶,导致脂质在肝脏大量沉积。如果此时因过量食用果糖刺激肝脏脂肪变性,将可能引起脂肪性肝炎。
除了伤肝之外,过量摄入果糖还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痛风风险增加;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导致高血糖甚至2型糖尿病等。
天然果糖限量吃,更要小心各种添加果糖
虽然果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没有必要因此连水果也不敢吃。正常摄入一定范围内的果糖是安全的。而且水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也可以延缓果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帮助我们预防肝脏伤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水果最佳摄入量为200-350g。建议直接吃,不要榨汁!榨汁会加快果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对肝脏代谢不利。
另外,要小心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果糖。如果配料表中出现「“果葡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葡萄糖异构糖浆”的字眼,就意味着其中添加了果糖。蔗糖在经过消化后也会产生果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拿可乐举个例子,可乐的果糖含量为5.8g/100g,看起来不多。一瓶500ml的可乐喝下去,轻轻松松30g果糖进肝脏,还不算蔗糖水解之后的葡萄糖呢。怎么样?以后还敢不敢快乐的喝快乐肥宅水了?
酒喝多了人会难受,自然就懂得停。
但果糖又美味又没有饱腹感,一不小心就容易吃过量,这时的伤害可比拟酒精了。
切记,适量适量适量!
参考文献
[1] Jelena Todoric et al. (2020) Fructose stimulated de novo lipogenesis is promoted by inflammation. Nature Metabolism. DOI: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0-0261-2
[2] Skoog SM ,Dietary fructose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m J Gastroenterol. 2004;99(10)
[3] JM Schwarz, Effeect of a high-Fructose weight-maintaining diet on lipogenesis and liver fat. JCEM.20155 Jun; 100(6)
[4] Ouyang, X., et al., Fructose consump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8. 48(6): p. 993-999.
[5] R. J. Johnson, Nakagawa T., Sanchez-Lozada L. G., Shafiu M., Sundaram S., Le M., Ishimoto T., Sautin Y. Y., Lanaspa M. A. Sugar, uric acid, and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and obesity. Diabetes. 2013;62(10):3307-15.
[6] H Nielsen., Impaired cellular insulin binding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duced by high-fructose feeding in normal subjects. Am J Clin Nutr. 1980 Feb
[7] C Jang, The Small interstine converts dietary fructose into glucose and organic acids. Cell Metabolism, 2018,Feb 6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