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茶经》引出的战马换茶史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5-01-06
浏览次数:754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喜欢茶文化的茶友,应该知道发生在唐朝末年千匹良马换陆羽《茶经》的故事。可惜这事发生时,“茶圣”陆羽(733-804年)已经不在了。但要追溯这段战马换茶史,就得从汉朝的金贵之马开始了。

经过秦末大乱和楚汉战争,新建立的汉朝极度需要马匹,一匹马甚至要价百金。当时,汉高祖刘邦出行都找不到四匹肤色相同的马来拉车,整个皇室的马厩里只有“马百余匹”。至于百官出行,那就只能坐在牛车上慢慢地遛达了。相传当时有个官员坐着牛车去上朝,结果朝会结束了他还没有赶到。更重要的是,汉朝处于冷兵器时代,战马数量的多寡成为抗衡马上民族匈奴的重要筹码。

公元前125年,带领100余人使团出使匈奴13载的张骞,捎回了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出产一种“汗血宝马”的消息。此马流下的汗水皆是红色,据传其祖先是“天马”的遗种,堪称世界上最好的马匹。这不禁让资深“马迷”汉武帝垂涎不已。据说,这也成为汉朝与匈奴开战的原因之一。

当时,战马的金贵程度可见一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唐朝时通过丝绸之路外交渠道用良马换陆羽所著《茶经》的说法。

丝绸之路始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唐代,在丝绸之路上,先是中国桑叶制作的绢帛被各国视为至宝,接着是中国茶叶成为各国互市的第二种宝贝。据《汉藏史集》记载,每年藏族人要用2万多匹马换取15吨茶,从中可见茶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茶马的交换关系。

相传,一次陆羽随同朝廷委派的官员出使回鹘(huí hú,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借兵时,向葛勒可汗现场演示了美味奶茶的烹煮方式。当热气袅袅的奶茶香溢满宴会厅时,葛勒可汗喝了一碗又一碗。紧接着,陆羽一行向可汗送上了唐朝贡品紫笋茶。该茶已风靡大唐,以此制作的奶茶于回鹘显然是一件宝物。回鹘人生活在沙漠中,冬季严寒,夏日酷热,即使是一日之中的寒暖差别也不小,且人们所吃的食物较为油腻,年深日久便会损伤脾胃,而茶正可以消除油腻、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及驱寒降暑。

尝到了人间至味的葛勒可汗,想必以为只要与大唐开始茶叶互市,他就可以喝到一碗香喷喷的奶茶了。但事与愿违,陆羽离开之后,他的“御厨”煮出来的茶汤却“无异于沟渠中的废水”。人的口腔是最会“说实话的”,好喝的就能一再地喝,不好喝的一口也喝不下去。试想,被陆羽亲自“调理”过味觉的葛勒可汗,怎么可能忘得了那种感觉——“喝了一口,只觉咸香微涩,再喝一口又品出一丝甘甜,喝到第三口只觉得腹中暖洋洋的”,更重要的是,肚子里的油腻感也随之消退,饮者心中的那种舒适感是千金难换。

丝绸之路上诸多可汗都对喝过的“那一口”美味念念不忘,而天下会煮茶的陆羽只有一人。既然不可能把陆羽留在身边煮茶,那就找一份他讲授如何泡茶的教材吧。可汗们通过各种线报渠道,终于掌握陆羽有一部遗存的茶著《茶经》这一信息。后来,就有了用千匹良马换《茶经》的典故。

千匹良马换《茶经》的故事发生后,这部由陆羽于761年完成的《茶经》随之轰动世界,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茶专著。随之几经修订,《茶经》以多种版本和文字传播世界,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展示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需求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