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猜的谜语,原来这么有来头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赵文新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108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非遗文化之窗

小时候,猜谜语是少不了的游戏。当你伸出小手时,爸妈可能会说“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互相团结紧,倒海又移山”的谜语,引导你认识“手”。谜语,由熟知的事物,打开丰富的世界,可谓是人生成长的诗意启蒙。

谜语,古称隐语、廋(sōu)辞,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属于传统益智游戏。谜语由谜面、谜目(起限定作用,如打一动物)和谜底三部分组成。谜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物谜,即民间谜语,以口头形式传播,谜底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类是文义谜,即灯谜,通过文字来表现,多从文字含义、字形、字音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谜语题材广泛,涉及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

笔者在河南殷墟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指着一块甲骨片形状放大的石碑说,上面记载的是商朝一场交通事故,找找看是哪个字?当笔者紧贴碑身,睁大眼睛找到象形文字“車”,刻的是车轴断裂的样子。从一个甲骨文,感受到商王武丁遇到的一次意外。那一瞬间,时间好像被折叠起来了,3000年前那次剐蹭事件,在当今依然惊心动魄。这或许也是谜语的一种表现形式。

朱光潜在《诗论》说,中国早期歌谣《吴越春秋》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其实就是“弹丸”的隐语。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三字谜,即“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龟”字谜: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土”字谜:乾之一九,只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并以《字谜三首》收录《鲍参军集》。

南北朝时期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意思是从魏代以来,谐隐排斥艺人那种滑稽调笑的做法,而君子用来嘲讽的隐语,逐渐演变成谜语。谜语把言辞曲折表达,让别人一时难以理解。有的是设计文字的结构,有的是描绘事物的形象,用巧妙的方式构思,用浅近的语言显示文辞的精妙。刘勰对谜语的历史、定义、特征都作了精辟的阐述。谜语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其蓬勃的生命力。

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小学最先接触的谜语诗。句句写风,而无风字,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注脚。

古典名著《红楼梦》,有两回写制灯谜的情节。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众人都写灯谜,探春写的是:“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也有猜灯谜情节。宝玉写的是:“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书中并未给出谜底,从描绘的特征看像是风筝。曹雪芹用灯谜揭示人物命运和结局,推动情节走向,也反映当时民间的雅兴。

大多数谜语,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着朗朗上口,而且形象生动传神,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溪流,融汇在中国传统文脉中,润泽在日常生活中,增添几多雅致、趣味、浪漫。

2008年,谜语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魅力向更深远处弥漫清芬。

(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展示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需求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