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普资源名录网!
大赛
积分商城
会员登录
注册
首页
资源名录
知识
自然
生活
人文
天文
军事
科技前沿
航空航天
视频类
安全
音频类
其他
我的科普行
海洋
有趣的天文奇观
一句话科普
活动
研学营/冬夏令营
公益科普
团体定制
进学校
24小时科学银行
科普大讲堂
嘉年华/集市
科普课堂
进基地
科普产品
科普书籍
少年博物
科普小讲师
桂深科普
进基地
数字科普
线上课程
科普师
游乐园
比赛
资讯
科普新闻
科普成果
科普活动
科技周
科普月
科普学分制
科技志愿
数字科普
科教联
科教联简介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基地
科普师(双证)
赛事
全站
知识
活动
资讯
互动
科普师
科普志愿者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QQ
3394522630
咨询电话
0755-83231425
公众号
TOP
首页
>
知识
>
自然
科学研究:用纸片监测火灾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时间:
2021-06-09
浏览次数:
1384
科学研究:用纸片监测火灾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野火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地区肆虐,造成破坏的严重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人民大学化学家王亚培领衔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一种物美价廉的传感器,可以更早、更轻松地监测到野火。
目前的野火监测方法极度依赖人的观察力,这可能会造成有效响应的滞后。大多数野火都是由民众发现后报告给相关部门,其他警报则来自例行徒步巡逻和瞭望塔观察员。路过的飞机和卫星偶尔也会发现一些苗头,但王亚培说:“野火首先出现在地面上,当你从空中看到火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研发的新型传感器可放置于树干根部附近,如果周边温度急剧上升,传感器就会向附近的接收器发送无线信号。这些热量本身就可以为传感器提供能量,所以无需更换电池。这项技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的熔融盐,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电子在液体内移动,产生电能,从而触发电极发送信号。该团队将熔融盐打印在普通纸张上,就能制造出只需0.40美元的传感器。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杂志上。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地理学家杰西卡·麦卡蒂(Jessica McCarty,并未参与这项研究)认为,像圣迭戈之类荒野和城市的交汇处最有可能从中受益。她说,有了这样的设备,当峡谷起火并准备向居民社区蔓延时,“在消防局监测到野火之前,房主就发现火情了。”
但是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格雷厄姆·肯特(Graham Kent,并未参与这项研究)认为,要想更好地应对野火问题,加强参与灭火的机构间的协调更为重要。
肯特是“野火预警”(ALERTWildfire)的负责人,这家机构利用摄像头和群众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关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和俄勒冈州内可能出现的野火。他说:“从开始应对野火到野火被扑灭,整个过程就像一场芭蕾舞演出,你必须按照以下流程精心设计舞蹈动作”,从监测到野火、确认火情、派遣人员到扑灭野火,你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精确分配资源。“野火监测只是第一步,如果接下来的步骤没有做好,那么这项技术就没太大价值了。”
图片来源:Pixabay
王亚培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将野火预警设备的信号范围扩大到100米开外(这可能会限制其实际应用),并为其研发一个保护罩。麦卡蒂指出,目前这一切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发射器的有效性也需要经过实地测试。
撰文:卡伦•权(Karen Kwon)
翻译:林清
引进
来源:环球科学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打赏
推广
分享到:
喜欢此文章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赏我们
我们将写更多精彩的文章
近期活动
探索大湾区科普世界:880家场馆地图免费领取,开启知识之旅
2024-07-16 00:00 开始
密码破译王:从摩斯密码到AI大脑——人工智能系列先导课
2025-05-23 00:00 开始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4005号
夏令营研学专列 | 14天跨越4省5城5000公里,穿越中国上下五千年!
2025-07-15 00:00 开始
关注我们
加入科普活动群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认识科普小朋友
成为科学小记者
深i科普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推荐文章
沙漠,也会发洪水?
2025-05-14
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我们发现了紫色雪莲的足迹
2025-05-14
南岭惊现“植物盲盒”,科学家发现报春苣苔属新物种
2025-05-08
未来三天,又一轮降温降雨来了!警惕暴雨致灾
2025-05-06
这种昆虫分泌物,人类吃了3000多年,已经停不下来了
2025-04-29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认识科普小朋友
成为科学小记者
上一篇:
自然科普: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找不到第43号元素?
下一篇:
科学研究:搭“便”车的鱼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