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体温与免疫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浏览次数:7538

01-标准体温

 

最近翻出了很久未用的水银体温计。记得小时候被教育:测前先要甩一甩,测后如何看数字,37°C是人体的正常体温,以下就没事,超过就发热了。37°C成为是否发热的一个关键值,而且在体温计上被明显地标注出来。

说起这个37℃正常体温,还是源自1851年德国医生卡尔·维德利希(CarlWunderlich)的研究成果。他当时对25000人进行了数百万次的腋窝体温测量,并基于这些数据设定了奉行了一个多世纪的体温标准,即人体正常体温是摄氏37℃(98.6华氏度)。当然这一数值会因性别、年龄、时间、部位等因素而浮动。

 

如今这个数值有可能被改写,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正常体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被医生用来确定人们是否发烧的标准或将被重新定义。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三个历史时段(1860年到1940年、1971年到1975年、2007年到2017年)、67.7万份体温数据,发现当今男性和女性的体温较19世纪的男性和女性分别降低0.59℃和0.32℃,平均体温从19世纪的37°C降到了现在的36.6°C。

 

人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是为了保障内脏器官和化学反应的正常运转,决定着人类的寿命。是什么原因使人体体温出现显著差异呢?

第一:现代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我们有恒定的室温,稳定获取更营养的食物,体力劳动强度降低,更好的卫生条件使我们远离病菌,减少了新陈代谢来保持体温。

第二: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用各种药物解决了大部分疾病,没有让我们的免疫系统有效运转起来,这也导致了我们的体温下降。

 

02-体温与免疫力

 

体温,是衡量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不管大病还是小病,进入医院医生做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测量一下患者的体温。身体不舒服了,我们也会测一下自己的体温。判断一名患者是否是新冠肺炎,体温也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那么,体温究竟隐藏了什么奥秘呢?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免疫能力有什么关系?

研究表明: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 体温上升1℃,白细胞的活动即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约0.3℃,怪不得女性比男性长寿,她们的免疫力更强。

有些发烧是因为身体为了对抗病毒自动调节到较高温度,这时最好采用物理降温,不要一上来就打退烧针。研究发现,当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水平时,人体会自动促发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名为“Hsp90“的蛋白质产生作用,它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和淋巴结,将病原体清除掉。重点是:只有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能促发Hsp90启动,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的作用仍然可以维持约48小时。在最高40度的范围内,适当地发烧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好处,当然并不是体温越高越好、越久越好。

正常恒定的体温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充满新鲜氧气和养分,能提升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增强免疫力。体温下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白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体温低于36℃时,身体就会颤抖以产生热能,且伴随黑眼圈,鼻头、面色、手掌发红,嘴唇发紫等症状。体温降到35℃时,被称为低体温症,患者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走路困难。当体温低于35℃超过24小时,容易出现心跳骤停。现代人,由于压力增加、不爱锻炼、睡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畏寒症患者增多。

 

动手测量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低则人体免疫力低,基础体温高则人体免疫力越高。掌握自己的基础体温可以有效评估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变化和健康状态。

要 求: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

时间点:需要在6-8小时安静睡眠后,清醒、起床前

工 具:最好用水银体温计

位 置:腋下

时 长:3分钟

 

 

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抗体、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组成。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识别和清除体内各种垃圾。比如,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之后,就会死亡变成垃圾,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统把它清除掉。

第二:抵御疾病。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它有害物质。

第三:修复。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本身是很强的,但正是由于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以及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

 

哺乳动物体温

大象

35.5°

骆驼

37.5°

37.7°

38.5°

38.6°

38.9°

39.1°

39.2°

蝙蝠

41.0°

蝙蝠身体携带1000多种病毒,它自身需要和这些病毒做斗争,所以体温最高。由于蝙蝠的抗感染能力,它们体内也许隐藏着解开长寿奥秘的关键。动物寿命往往与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大型动物的寿命通常比小型动物要长。例如,非洲象的寿命可达70年,而普通家鼠通常只能活一到三年。人类算是寿命相对较长的动物,寿命通常为同等体型的其它动物的四倍,但考虑到蝙蝠相对较小的体型,它们的长寿就更令人惊异了。有些蝙蝠可以活40年之久,比大小相似的哺乳动物长8倍之多。如果人类能掌握蝙蝠的这些能力,寿命可达240岁。

 

 

 

 

03-如何增强免疫力

 

自古以来,“感冒”被称为百病之源,在英语中,感冒就是“Cold”。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体温下降导致免疫力降低。我们已经知道:体温下降1℃,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体温下降对身体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体温直接影响到免疫力。

1、身体代谢减慢

酶是代谢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温度为38℃的时候活性最强,所以如果体温变低,它们的作用也会相应降低,从而减缓人体新陈代谢。

2、排毒功能降低

新陈代谢就是去旧迎新,血液把从肠胃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运送给60万亿个细胞,之后再由每个细胞和组织各司其职,身体的废物就会由血液运往肾脏和肺部,然后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这一连串流程,在身体变冷后将变得缓慢。

3、血液被污染了

体温下降,血液流动变慢,新陈代谢减缓,首先会导致排泄不畅。而排泄物淤积在体内,则会引起水分和体内废物的过量积存,血液因此就会被污染。如果代谢继续变差,所有的细胞和组织的活性都会降低,此时会引起肠胃、肝、肺和脑等全身器官的机能低下,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运动不足与体温下降

 

 

 

青少年忙于学业,忽略了户外运动,再加上沉迷于电子产品,陷入了运动不足的状态,使运动不足的倾向更为明显。有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体温在36℃以下的占了三成。人的体温有35%~40%由肌肉产生,因此运动不足毫无疑问是体温下降的原因之一。体温的降低不仅易使青少年遭受近视、哮喘、过敏等疾病之苦,而且有的正受到肥胖、贫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病的侵蚀,严重影响到了升学和就业。

 

解决办法:增加运动

人体运动时,产生的热量最多可比安静时高出10~15倍。一般情况下,中距离赛跑后腋下温度可升到37.5℃,长跑后上升到38.5℃。这时血流加快,皮肤血管舒张,分配到皮肤的血量增加,并大量排汗。很激烈的运动对身体是绝对没有好处的(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模式是自我伤害的一种表现)出汗就好,不要大汗淋漓。青少年最好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时间(难度有点大吧?),成人平均每天30分钟。

 

下蹲运动(适合办公室)

做法是,双腿叉开,比肩略宽,两手交叉向前伸直或者置于脑后。背部挺直,一边吸气一边弯曲膝盖下蹲,然后一边呼气一边慢慢站直。每组20个,每天3~5组。

 

 

物摄取过量与体温下降

 

 

 

2000年后糖尿病发病率较之前翻倍增长

 

人类长达300万年的历史中,除了最近四五十年外,我们的祖先们几乎都在饥饿状态中度过,所以我们的原始基因是饥饿基因。但是,到了今天的饱食时代,人的身体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过剩的营养,结果,营养堆积在了体内的细胞中,阻碍了代谢,从而引发了各种疾病。再加上现在的食物太精细,膳食纤维少,容易消化,减轻了肠胃负担,不知不觉就会摄取过量。相信很多人都有吃饱时会产生睡意的经验,这是因为大量血液为了消化食物而集中于肠胃,使得流往脑部的血液减少。食物摄取过量,血液过度集中至肠胃,肌肉和其他器官的血流相对不足,体热无法充分产生,就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什么是饥饿基因,请大家想象一下鸟孵蛋的情形。鸟用身体的热量孵蛋,两三周时间几乎不吃不喝,这表明少吃甚至绝食状态下,个体会自发产生维持生命的热量。相反地,摄取过量的食物反而无法顺利产生热量,因而导致体温下降。肥胖儿童的体温都有下降倾向,切实地反映了上述事实。

 

解决办法:均衡饮食

在不能保证足够运动量的前提前,建议采用“断食法“,比如平日3餐、周末1~2餐,或者每日2餐等等,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想吃什么吃什么,荤素搭配,没有太多的限制。不建议素食,因为人体有些必须的营养还是需要从动物上吸收。

 

 

精神压力与体温下降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时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与升学考试搏斗,进入社会后又成为企业战士,依然每天笼罩在精神压力之下。精神压力会使全身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状况恶化,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并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抖等症状。现代医学确定胃病就是主要因情绪引发的,当胃黏膜的血液循环不佳时,黏膜的防御因子受到胃酸等攻击因子侵袭,最后会形成胃溃疡等胃病。

 

解决办法:热水澡

运动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推荐洗热水澡、泡澡或者蒸桑拿,可以使血液温暖,促进循环。世界上最长寿的日本人,一方面是爱吃海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每天泡澡。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口罩】,预约报名官方口罩免费领取
回复【科学防控】,学习疫情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科普小达人】,报名参赛领取万元大奖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