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陆地因为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因此存在着大面积的沙漠地带,又因为大气的受热不均,当大风吹拂沙漠的时候就会出现扬沙天气。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起源于那里的沙尘暴规模很大,且频繁发生,撒哈拉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三大沙尘暴源区之一。起源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影响范围深远,欧洲、中亚、北非等地带都在其威胁之下。
今年2月到3月不长的时间内,法国罕见地爆发了3次沙尘暴,来自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席卷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地区,从法国最南边科西嘉岛一路北上至巴黎大区,勃艮第、阿尔卑斯和大东部大区都未能幸免,整个天空变成橙色。沙尘的危害在于其流动性,风不绝沙尘就持续飘荡,在飘荡过程中也逐渐沉降,会对环境产生较重影响。沙尘落于冰川可造成冰川融化加速,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等。
原以为2月份发生两次沙尘天气已经罕见,3月3号、4号,法国再次遭受沙尘侵袭。本月的3日和4日,法国西南部大西洋-比利牛斯省、朗德省和吉伦特省再次遭受沙尘侵袭,因为高山阻挡,部分沙尘沉降在法国境内,比利牛斯雪山上盖上了一层沙土,由银白色变成了土黄色。也许是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地球原有的气候带、风带有一定的迁移,法国的常年风向有所改变,从撒哈沙漠一路吹过去的风的频次增高。
除了对环境的威胁,沙尘也威胁着城市人的生存。原本城市里人口集中,空气由于汽车尾气会受到影响,法国虽然面积比较小,还处于西风带附近,大气能好一些,但是还是有空气污染的问题。而沙尘则会加重空气的危害,沙漠的沙尘因为缺水,风雨、阳光等理化因素不断侵蚀、沙尘不断地摩擦,因此沙尘的颗粒非常细小,大多数直径2.5微米~10微米,可以随着呼吸进入呼吸道。相对好一点的是这种体积的沙尘不至于像低于2.5微米的粉尘一样随着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但是沙尘在飘荡的过程中,会携带上一路经过地区的病原,会造成呼吸道疾病突发的几率增高;还可能携带着一些植物的花粉、种子,这也可能造成外来之物的入侵,对于人来讲,还会有过敏等情况。所以在这样的天气中出行,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戴上口罩,简直比疫情爆发时还更积极戴口罩。毕竟这玩意儿是肉眼可见的,此种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鼻子内的分泌液都会变得干燥、土黄,原因是沙尘在鼻腔内被鼻毛、粘液拦截了一部分。好在沙尘天气发生不是很频繁,过去的也比较快。
更危险的是,此次的沙尘暴中检测出了放射性物质。法国西部放射性物质检测协会(Acro)对沉降的沙尘进行了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结果发现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大约是每平方公里有8万贝克(bq)的铯-137。而这种放射性物质,自然存量很低,沙尘中含有这种物质,恰好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也就是核试验的结果,铯-137的主要来源是核武器试验、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等。而这种情况却是法国自己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非洲是没有原子弹的,但问题是法国有,法国自身面积狭小,缺乏核试验的天然场所,因此法国1960年代曾经在北非的沙漠地带进行了一系列的核爆试验,造成一些地方残留下放射性物质,铯-137的半衰期30年左右,虽然如今已经是60年后,但是沙漠里依然还有一些放射物质残留。本次沙尘侵袭,恰好源于法国的核试验区。而这也引发了阿尔及利亚对法国的要求,希望法国承担历史责任,去想办法净化核试验遗址的残留。
昨日因是今日果,不过沙尘中的放射性物质剂量很低,不足以引发人体的急性伤害,和三十多年前切尔诺贝利事故不能相提并论,人们不需要过度惊慌和担忧,当然也用不着疏散群众,这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是并不能保证完全无危害,疾病都还有易感人群,也有的人对于放射性物质比较敏感,沙尘刮过来放射性物质,也可能造成一些长期的危害,只不过几率很低罢了。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会员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