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孩子总是崴脚,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1287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咨询我,为什么孩子总是三天两头崴脚,有时候走路走着走着都会崴脚,这是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宝爸宝妈都会面临这个问题,那今天我就给大家说崴脚的事!

图片1.png

首先说下什么是崴脚?崴脚在医学上称为“足踝扭伤”,主要是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

脚上的韧带就和橡皮筋一样,是有弹性的,崴脚就像猛地用非常大的力气来拉皮筋,可能皮筋就会因此断裂,或者变细变长,久而久之,皮筋就失去了原有的弹性。换言之,习惯性崴脚可能会导致韧带力量不够,甚至出现断裂、部分断裂或者变长、变细等状况,最后无法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不注意,最终就会导致孩子步态发生变化,甚至会走路一瘸一拐。习惯性崴脚出现的很大原因就是崴脚后治疗不规范,不停扭伤,韧带不停拉伸的恶性循环。

那孩子崴脚之后怎样才算是规范治疗呢?一般来说,比较科学的是遵循RICE原则,用中文就是休息、冰敷、包扎、抬高四个步骤。

R:Rest,休息,崴脚之后一定要停止运动,这样才能减少进一步损伤。

I:Ice,冰敷,很多人会搞不清楚是该冰敷还是热敷,其实崴脚后冰敷热敷都会有,但是伤后48小时内切记是需要冰敷。它可以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缓解疼痛抑制肿胀。

图片2.png

C:Compression,加压,用弹力绷带包扎损伤处,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但切勿包扎太紧。

E:Elevation,抬高患肢,在躺着休息时需要把伤脚太高,一般高过心脏处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医生检查一下。当然,崴脚了补救比不过预防,那我们就来说下怎样预防崴脚。
 

1、运动前要热身

小孩子运动量大多会很大,但是很多孩子没有热身的一个习惯,事实上热身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把各个关节尽可能地活动开,让紧绷的肌肉变得柔软,可以有效预防崴脚的发生。
 

2、加强肌肉韧带锻炼

长期不运动韧带都会变“硬”,孩子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弹跳,比如蛙跳、跳绳,这样可以让足踝的肌肉韧带得到锻炼。
 

3、选择合适的鞋子

很多家长给孩子卖鞋的时候都会买大,因为孩子长得太快。但事实上,太大的鞋在运动过程中会不跟脚,很容易就摔跤,伤到脚脖子。一般情况下,穿上鞋后,脚跟处可以放进去一根手指,这个大小就很好了。

鞋面最好不要太软,太软对脚没有包裹性,脚会在鞋子里滑动,对足踝也不好。还有就是,小孩子最好不要穿高跟鞋,高跟鞋的鞋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太小,人的重心不稳,稍不留神鞋子就容易向内侧或外侧歪斜,导致脚扭伤,而且极易因为足内翻、足外翻等问题。

图片3.png

4、集中注意力

很多时候崴脚都是注意力不集中,踩空或者踩到别的东西上造成的。在走路的时候最好不要玩手机,注意脚下,尤其是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千万不能开小差。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