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建议筹建“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共享“中国经验”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0-03-29
浏览次数:2757
李后强建议筹建“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共享“中国经验”

据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告,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但人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还在继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是中国的疫情,也是世界的大事;不但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不但影响人们当下健康,更加关系全球未来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将这场疫情视作人类抗疫史上的标志性和里程碑事件。

疫情抗争终将胜利,历史也将铭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李后强建议,可以在湖北武汉策划筹建“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向世界讲述抗击疫病的“中国故事”,与人类共享抗击疫病的“中国经验”,给后世传承抗击疫病的“中国精神”。

筹建“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记录人类与传染病抗争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在公元前13世纪以甲骨文刻成的考古资料中,就发现了占卜瘟疫的文言。然而纵观全球,以人类抗击瘟疫为主题的博物馆或纪念馆并不多,“英国亚姆村瘟疫博物馆是为纪念黑死病,英国爱德华·詹纳博物馆是为纪念牛痘疫苗发明。我国目前尚没有与传染病等相关的主题纪念馆。”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李后强看来,建设“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意义重大。

“病毒感染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李后强表示,“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建立的重大意义在于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共同分担责任、度过难关。

这也是一次科普人类抗疫历史的机会,在人类历史上,死于传染病大流行的人数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死因的人数。“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建立以后,可以直观地、系统地进行了解和参观,而不局限了书籍、学术成果和科普读物。同时他提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疫情应对“中国方案”。这些疫情抗争中的智慧,可以通过“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可以进行推广。

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过程中,各时代各国家都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李后强提到,建设“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也是为了悼念去世患者和铭记抗疫英雄,“是英雄人物最崇高的致敬,是对在新冠病毒疫情等传染病中去世患者最深切的哀悼。”

“中国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建成后,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全方位“抗疫”主题场馆,其中有哪些内容?李后强表示可以从细菌和病毒的科普知识、国外防治传染病历史、中国古代和近现代防治传染病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治传染病情况、致敬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和纪念去世患者等五个方面进行展示。

建议:

在武汉整合组建国际(中国)病毒研究中心和国际(中国)病毒研究中心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武汉成为世界焦点。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场局部的疫病都有可能演化成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哪个国家、民族和个人都不能确保自己置身事外。”李后强提到,打赢这场战“疫”不应局限于疫情消灭和疫苗研发,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弥补治理短板,着力科研攻关,把武汉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城市”和“世界病毒研究一流基地”。

李后强建议,应以武汉为试点城市,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把武汉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城市”。每年在武汉召开“全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高峰论坛”,交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经验。

同时,可以在武汉整合组建“国际(中国)病毒研究中心”,定位为在病理模型开发、识别病毒宿主、了解病毒传播过程、确定疾病严重性、了解人群易感性、确定公共卫生措施、疾病临床特征、疫苗研究开发、传染病患者心理研究等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研究机构。他提到,每年还可以在武汉召开“全球病毒研究论坛”,广泛、快速地共享病毒资料、临床样本和数据,探讨病毒防控最前沿科研成果。在学术方面,可以创办“中国病毒研究”网站,创办学术刊物《世界病毒研究》,“最终将武汉建成世界病毒研究的一流基地、世界传染病个人防护装备研发和生产中心。”李后强说。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口罩】,预约报名官方口罩免费领取
回复【科学防控】,学习疫情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科普小达人】,报名参赛赢取万元大奖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