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在第七个"世界红树林日"到来之际,龙华区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特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徐华林走进水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红树林》主题科普讲座。此次活动作为龙华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一环,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与。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红树林吗?”讲座伊始,徐华林老师以生动的问题引发听众思考。他解释道:“红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后会变红,因此得名。”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植物群落,位于陆地与海洋交汇处,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徐老师通过图文、视频的讲解,详细介绍了红树林独特的生存智慧:胎生繁殖让种子在母树上就发育成幼苗,落入泥滩即可生根;泌盐功能通过叶片排出多余盐分;发达的支持根和呼吸根既能稳固植株,又能获取氧气。正是这些神奇的特性,使红树林成为抵御台风、风暴潮的天然屏障。 “在红树林里,生活着许多有趣的生物。”徐老师重点介绍了潮间带明星物种——弹涂鱼。这种能在陆地上“行走”的鱼类引发了在场青少年的阵阵惊叹。通过视频展示,大家还认识了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这种珍稀鸟类将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觅食地和栖息地。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根系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庇护所。许多鱼类、虾蟹类都会把卵产在这里,特别是对许多经济鱼类的幼体来说,这里是最安全的成长环境,等幼体长大后才会游向深海。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000种动植物依赖红树林生态系统生存。这其中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弹涂鱼、招潮蟹等潮间带生物,还有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

讲座特别介绍了深圳市在红树林保护方面的创新举措。徐老师提到:“为了保护福田红树林湿地,深圳市政府曾多次修改交通规划线路,增加了很多的建设成本。”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现场展示的对比照片显示:经过30多年的保护,深圳湾红树林面积从原来的几十公顷增加到现在的近400公顷,成为国际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其中包括占全球总数8%的黑脸琵鹭。

此次讲座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让红树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据悉,龙华区将持续开展系列生态科普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深圳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