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被纳入课后服务资源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2-04-13
浏览次数:2881

 3月1日上午,教育部举行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吕玉刚司长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关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更好服务提高落实“双减”水平,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总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并将原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改版升级的原因: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主要提供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大类优质资源,为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64亿,特别是去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日均浏览数量显著增加,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好评。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别是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亟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应用,拓展平台功能、丰富平台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应急“停课不停学”等。按照教育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新需要,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助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和有力支撑。


  总体考虑:

  1.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考虑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方面使用需求,注重以用为本,大力加强资源建设与应用;坚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统谋划、整体设计、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切实提高资源建设共享效益和运行保障水平;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中心,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严格资源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坚持集成创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资源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不断丰富完善更新资源,升级迭代服务功能。

  2.重点实现“四化目标”,经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国家基础教育平台体系;网络运维顺畅化,基本具备支撑平台稳定运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条件;精品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3.重点完成“三项任务”,即系统完善平台整体架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点承载面向中小学的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将平台资源按各省(区、市)需要分布式部署到省级平台,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可直接使用这个平台;开发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聚焦服务全面育人,开发汇聚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六个版块的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主要内容:

  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其中新上线10335条,比原来增加接近一倍,另外还外部链接了60个专业网站共享有关资源,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增长。下一步,还将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扩充资源。

  专题教育资源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9类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的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学资源基础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个版本116册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上线了66家出版单位的1834册电子版教材。下一步将全面上线各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6类资源。

  教师研修资源包括思政师德、通识研修、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幼教研修、特教研修等6类资源。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3类资源。

  教改实践经验包括各地中小学党建德育、落实“双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教学成果、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等9类典型经验。


  保障措施:

  1.保障运维条件。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维纳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因需配备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保障平台畅通运行。指导地方加大学校终端设备配备力度,适度增加学校和班级网络带宽,确保学校有效便捷使用平台的资源。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明确等级保护要求,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平台网络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2.严把资源质量。区别不同类型资源,分别制定资源建设质量标准,健全资源质量审核机制,坚决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场景,丰富资源呈现形式,助力提高资源使用实效性。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对于入选平台的优质资源,教育部将颁发相应证书;对于观看次数多、评价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资源,对提供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把资源提供和使用情况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3.强化平台应用。面向战线全面部署,指导各地各校将充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加强使用培训指导,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各级教师培训,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内容,强化依托平台资源开展应用培训;加强学生使用平台资源的指导,培养学生提高使用能力。健全应用激励机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将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及时评估应用成效;建立教师应用资源跟踪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改进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重点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促进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内容、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沟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平台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工作: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路,持续加强建设,不断增强功能、扩充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教育部将根据试运行情况和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并于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试运行期间,原有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继续运行。

 

  毛杰副厅长介绍河南省应用国家中小学平台资源有关情况:

  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推广和使用上,河南省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推介,全面增强师生对国家平台的认知广度。“云平台”上线之后,河南省教育厅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宣传推介。2020年以来,河南通过召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印发信息化年度工作要点等形式,推动“云平台”落地实施。督促指导各地、各校统筹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和“云平台”应用,形成了国家牵引、省级推进、市县联动、师生运用的良好格局。

  二是发挥平台效能,全面提升国家优质资源的应用力度。赋能学生自主学习,坚持把“云平台”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自然灾害应对期间网上教学的主要依托,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正常教学期间,把“云平台”的优质资源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补充。赋能薄弱学校教学,针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充分利用“云平台”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推广“双师课堂”模式,由中心校教师通过“专递课堂”对薄弱校学生开展指导巩固,提高线下教学质量。赋能教师素养提升,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主动对接融入,全面提高“云平台”建设的参与程度。坚持以“云平台”为龙头,推动省、市、县、校四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引导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通过信息化开展“线上结对、网上帮扶”,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健全优质课程资源遴选更新机制,每年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建设贡献河南力量。

  

  黄莉书记介绍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用国家中小学平台资源有关情况:

  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应用,极大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

  一是促进了教学方式变革。在“云平台”资源的强大支撑下,学校通过对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让优质资源通达每间教室。师生所有学习过程、教学活动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完成并形成过程性数据记录,实现课前精准定教、科学定制,课中立体互动、即时反馈,课后定制作业、科学评估。

  二是实现了资源与技术融合应用。学校与企业、机构等科研力量结合,共同研发数字化终端“数字课桌”,让教学内容精准触达每个学生。教师通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应用。

  三是推动了优质资源普惠共享。通过专递课堂、在线教研积极帮扶宁夏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此外,为提升区域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将自主研发的“给宁夏儿童的通识素养大课”,分享给辖区内所有小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四是保障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学校设计了“3+3+N”线上教学模式,以“云平台”资源、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宁教云APP为3个核心支撑,开展线上导学、在线直播、网络答疑3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线上教学的“N”个好习惯,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