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型旅游群体快速崛起,成为截然不同的市场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01
浏览次数:1815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旅游行业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引领全民终身学习风尚,提供优质学习内容,丰富乐学趣学体验,加强科教研修游学产品的供给。

旅游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教育体验的重要生产者,是促成游客、组织、社区乃至社会转变的潜在力量。随着全民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学习型游客将成为旅游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市场群体。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旅游行业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引领全民终身学习风尚,提供优质学习内容,丰富乐学趣学体验,加强科教研修游学产品的供给。

一、全民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终身学习成为人们职场生存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区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遍地开花。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知乎”“得到”“慕课” “学习强国”等知识分享与在线学习平台的陆续推出,无声地宣告着全民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

在全民终身学习时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理念成为主要遵循,知识多元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成为重要趋势,全年龄、全时间、全地点、全过程、全内容、全形态的学习,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除了学龄时期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工作单位组织的非学历教育(各种内容的培训和进修)之外,人们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同场所进行的各种内容的学习日益增加。“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人的种种教诲与希冀正在变为现实。

二、学习型旅游市场的崛起

自古以来,旅游就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获取信息、增加技能、解放思想、启发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探访珠江、汝水、大龙湫等河流源头,记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得,为后人留下60余万字的游记,堪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行万里路,著万卷书”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旅游集体验式学习、开放化学习、全面型学习于一体的特殊优势得到各界公认。与此同时,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习型游客群体快速崛起,成为一支与娱乐型游客、打卡型游客截然不同的市场力量。

所谓学习型游客,是指将知识、技能与思想作为重要动机,把教育体验作为重要内容,视求知、探索和成长为重要目标的旅游者。“寓教于乐”“寓修于休”“寓训于巡”“寓学于游”,出行前重视资料收集与行程设计、旅游中讲究浸入场景和探索发现、返程后注重总结反思与经验分享,是学习型游客旅游行为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学习型游客是思考型游客、创意型游客的基础,但在实践中,这三种游客是交叉融合、难以截然区分的。

从目前来看,在这一正在发展壮大的市场中,五类群体值得引起旅游业界的重视。一是亲子教育人群。主要涉及6岁以下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以呵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增进家庭成员情感为目标。二是大中小学生。通常包括学历教育各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将旅游作为第三课堂,帮助其认识乡情、省情、国情,进行生存、生命、生活教育, 促进“学”“思”“研”“行”合一三是创意阶层。囊括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个新阶层和时代的来临》中指出的“超级创意核心”群体(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和建筑师)、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成员、分析家、其他“舆论制造者”),以及广泛分布在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创新专家”。四是党政领导、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应对复杂形势变化,提升思想觉悟、理想信念、政德修养、品行作风、管理能力,以干部学院和现场教学点为主要支撑。五是各行业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以考察、观摩、交流、研讨、评选为目的,促进自身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旅游供给的“学习”革命

立足新时期旅游活动的学习方式属性,面对学习型游客群体的崛起,各地在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文明城市与书香城市评选等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学习”革命,提升“文”“科”“学”“研”的含量,丰富学习资源,构建学习平台,强化教育体验,培育科教研修游学产品体系。这不仅需要文化、科技、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作为第三课堂、文化载体与宣传阵地的认识,更需要涉旅企业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习、思考与创新能力,加强学习型旅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第一,推进公共文化、教育、科技、信息服务进景区。践行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理念,推广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街南书屋设立24小时城市书房、瘦西湖万花园依托“游客之家”设置“游客书房”、高邮盂城驿景区南门大街“诗秦画驿·一邮倾心”非遗进景区活动等经验,推进文化研究、文艺创作、文化娱乐、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知识传授进景区。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教育、科技科普、信息数据等公共服务进景区,为学习型旅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奠定基础。以景区为代表的各类旅游场所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客源市场定位,完善相应设施、设备与软件,因地制宜地承担爱国、国防、党性、廉政、科普、生命、安全、环境(生态文明)、家风(家训)、传统美德、禁毒防艾等类型的教育功能,建设集宣传、教育、培训、研究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

第二,丰富旅游场所的学习资源与体验项目。通过创建A级景区、设立研学旅行基地等路径,完善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博场馆的游客服务功能,推动文博科教场馆加快特色研学课程开发。利用“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公众接待日”,探索各类科研院所的学习资源通过预约制向游客开放的实施办法,推广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云漫湖开展考古体验活动的做法,支持结合本地旅游特色推出参与性强的专业体验活动。学习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开发系列科普教育体验活动项目的经验,鼓励各类旅游场所进一步完善解说系统,创新研学对象、内容与形式,设立“景区课堂”“旅游讲坛”“假期学校”,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体验渠道。推进各地各类具备条件的干部学院创新课程体系,在闲置时段有计划地向游客团队开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社会效益。支持出版社与旅游地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及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出版“走读”“游学”“探索”类旅游图书,为亲子教育、研学旅行、科教研修提供学习资源

第三,完善科教研修游学产品体系。旅行社、会展公司、旅游院校、干部学院、研学旅行服务企业、其他涉旅教培机构应立足新时期旅游活动的社会功能,加强学习型工作者、学习型组织、学习型行业的培育,提升深度学习、系统思考与全面创新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应在吸收“温州经济探秘游”“跟着课本游绍兴”“重走‘进京赶考路’”“台湾民宿研修之旅”“日本文创特色小镇体验之旅”“高黎贡山观鸟之旅”“去远乡学手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等产品经验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旅与研、行与思、游与学、观与察、感与悟、赏与创的关系,完善“察”“学”“思”“悟”“研”“创”等要素,创意策划学习型旅游产品。具体来说,应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人文与社会资源特色,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资源,开发适应各类细分市场需求的亲子教育、研学旅行、公务考察、干部教育、商务会议、行业培训、专业研修产品,进一步完善科教研修游学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内容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查看科普师+研学教育指导师双证培训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