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怎么破
作者:李锋亮
发布时间:2021-03-02
浏览次数:1131
-研究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怎么破

 

李锋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近期,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再次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前,笔者一直在各种场合呼吁进一步稳定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因此对于该问题特别关注。

在笔者看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面临就业难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也会遭遇较大的风险。不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好像硬币的两面,研究生收益率较高,因此面临的风险也较大。

然而,在读研究生在意识到未来可能会遭遇就业难、教育投资风险大等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其实是极度需要研究生前去建功立业的。比如,笔者就曾有幸参与了四川凉山州的支教扶贫工作,深知贫困地区多么需要本科毕业生,更不要说硕博士毕业生了。

事实上,笔者的家乡就是中部省份的一个小城市。当地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非常低,博士研究生更可谓凤毛麟角,而家乡城市又急需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从中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消灭贫困的态度与决心,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我国广大偏远地区是多么缺乏高素质人才。

再来看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万人研究生数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即使不和发达国家比,而是单看自己的统计数据,也足以让人吃惊——2019年,我国初中学历者还有近5亿。当年,北京市范围内接受过高等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劳动力比例为58%;同处东部省份的河北和黑龙江两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仅为17%;广东、山东、福建这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省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也仅在20%上下,更不要说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了。

以陕西省为例,该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也在20%左右,但是最高学历仅是初中学历的比例却高达43%,还有部分比例的人群仅有小学文化程度。

近年来,笔者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发现,十多年前西部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远远小于东部地区,但最近几年,西部研究生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已经和东部基本持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作用是一种因果效应,即研究生是因,经济增长是果。

由此,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显现出来:一方面,我国研究生相对规模并不大,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对于研究生的需求极其强烈,研究生教育也能够显著推动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诚如有些媒体所报道的,2020年毎5个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中,就有1个找不到工作。

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除了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研究生去西部、去乡村、去艰苦行业就业外,研究生本身也需要培养参与西部建设与乡村建设的自觉性。

事实上,美国在历史上也有过人才“孔雀东南飞”的阶段——随着经济的腾飞,大量人员从乡村涌入城市,导致美国农村凋敝。对此,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科技下乡,使农业相关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美国的乡村才得以重新振兴起来。历史上,我国也一直有精英人才去边疆和基层发展的传统,因此在中国推动高素质人才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更加具有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欠发达地区也要有足够的“同理心”,努力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加大对研究生的吸引力,为他们搭建好建功立业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21-03-02 第5版 大学周刊)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