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开放式大脑 学习自觉又主动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峥嵘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次数:1763
-培养开放式大脑 学习自觉又主动

新学期开始了,在经过了漫长的居家学习以及一个暑期之后,你对自己的新学期是忐忑不安还是满怀期待?

上周我在新华网主办的网上云书房作了一场直播,分享我的新书《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在问答环节,很多家长都问到了同一个问题:孩子在家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自觉,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今天我就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的开放性大脑,让孩子学习自觉又主动。

何谓开放式的大脑?

全球知名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新作《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他从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和共情力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孩子开放式的大脑,其中不少策略是可以给我们启发的。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题目吧,如果孩子新学期摸底考试的成绩差强人意,他的表现会是怎么样的呢?A. 伤心地大哭,觉得自己太差;B. 不在乎成绩,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C. 会去找同学或老师请教错在哪儿;D. 抱怨出题或者评分不合理。

如果选择的是C,那么孩子是开放式的大脑,如果选择其他三项,就是一个防御式的大脑。

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防御式的大脑会让你和别人对着干,不能认真倾听,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不能和他人建立感情,无法关心他人。面对困境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原始的状态:战斗、逃跑或者僵住。(战斗就是对外界进行攻击,逃跑就是逃避,僵住是感到崩溃或无助。)

而开放式大脑是大脑中一种特别的神经回路,科学家称之为“社会参与系统”,被激活的时候引发的态度是接纳的而不是防御的,有助于我们主动和他人或者自己的内在体验进行交往,面对挑战的时候会更强大更清醒更灵活,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平静更和谐更轻松地吸收新的知识。

如何拥有开放式大脑?

如何才能培养开放式的大脑?核心思维就是将障碍和新的体验看成是可以克服的挑战,勇敢去冒险或者主动去探索,相信可以寻找到解决的方法,不用担心犯错误,也不必固执己见或者刻板印象。培养孩子自觉而主动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方式,身处逆境也有更好的复原力。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小男孩要去参加露营,他感到很紧张,但是他说:“我会愿意尝试一下”;一个小姑娘喜欢画画,画的虽然不像,但是她说:“我会愿意再试一次”;一个小男孩喜欢参加舞蹈班,虽然他是那里唯一的男孩,也不觉得羞耻;一个姑娘考试不及格,她感到很沮丧,但是没有逃避,而是鼓起勇气,怀着修正错误、克服不足的态度去找老师,询问哪里错了、如何改进……这些例子,都是一种开放式大脑的运行状态。

怎么才能使孩子拥有开放式大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老师、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去拥抱挑战和机会,拥抱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间,成人就是在塑造自己和孩子的开放式大脑。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其中重要的一个学习策略就是模仿。因此大人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也要使用开放的心态,比如说面对孩子遇到学习的挫折的时候,大人常见的反应有三种:第一种是指责:“别的孩子都可以,你怎么做不到”;第二种是放弃,“你现在已经大了,你要靠你自己”;第三种是贬低:“早不听我的吧,你早干嘛去了?你就是没有自制力。”这都是在使用防御式的思维。

而具有开放式大脑的父母的处理方式,是接受孩子遇到学习挫折的时候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的情绪反应,而且能够积极回应他。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理解和被倾听。可以用拥抱之类的肢体语言或者温和的语气表达出你的感同身受,让孩子接收到你会陪伴他渡过难关的情感链接。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是采用放松的姿态,甚至比孩子的视角还要低的身体位置,用理解的口气说:“我会陪着你。”在被理解和接纳的状态下,孩子能够更好地听从父母的指导,做出更有利的行为决定。

大脑神经是在不断学习中建立其复杂而独特的神经网络。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应对不同的困境,练习承受,练习坚韧,练习适应,最后才能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做父母的任务就是陪伴孩子一起经历困苦,给予理解和支持,允许他们自己去感受并成为问题的主动解决者,信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重新定义困境 获得“创伤后成长”

如果没有遇到具有开放式大脑的父母,就无法成才吗?也不一定!《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指出,培养开放式大脑还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我们如何定义困境。心理学认为,人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自我成长的。最新的研究支持了重新定义困境和灵活反应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看待经历的方式,是可以减轻心理创伤和影响的。即使经历过同样困境的人,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却愈挫愈勇。因此有个心理学的术语叫做“创伤后成长”,经历痛苦之后,有些人获得了积极的转变,更加坚强,更有洞察力。事实上创伤幸存者中,70%的人是可以获得创伤后成长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因为这些人能够停下来思考,重新定义压力和困境——你无法控制和改变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可以选择回应的方式。

认识到人生的目标,认识到自己是谁,想要探寻自己,才会焕发起一个人的生命力和不懈的学习干劲,因此我们的教养环境和教育环境要能够允许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把成人的愿望和设计强加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茁壮成长所需要的精神支持。我们要相信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因为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就是会促使我们在跟周围的互动中、在真实世界的探索中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关爱我们的人一起来学习。

(本文作者为教育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