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电诈关联账号竟来自农村老人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5-01-03
浏览次数:956

央视新闻截图


扫描二维码,了解如何防止账户信息被倒卖。


在河南省邓州市陶营镇任营村,一些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支付宝账户。这些账户都被倒卖给了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团伙,成为转账、洗钱工具。

而这一事件并不是个例。2023年以来,河南已有上万名农村老人的个人信息被窃取。原来,为方便农村群众使用电子医保卡,部分获得电子医保卡接入授权资格的第三方平台会到农村地区,指导村民注册、激活电子医保卡。一些犯罪团伙就是盯上了激活电子医保卡的过程,将其变成套取农村老人个人信息的渠道。

据任营村的老人们回忆,2023年5月,他们接到村卫生室通知,到村委会会议室集合,由工作人员统一帮大家激活电子医保卡。面对手机镜头,手拿身份证、眨眨眼、张张嘴,老人们一步步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操作,也一步步进入了他们的圈套。

经警方调查,这些所谓的工作人员并非来自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平台,而是一个由陈某丰、汤某等人组成的专业作案团伙。他们将村民们的支付信息、社交账号等当作商品打包,层层转卖到互联网黑灰产犯罪人员手中。仅在邓州市,就已有近1500个这样的支付账号涉嫌向境外洗钱组织转账,转账总金额1000多万元,单笔最高转账金额6万多元。

犯罪团伙为何盯上农村老人账户?同盾金融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纪伟表示,农村老人普遍法律知识薄弱、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容易相信陌生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信息素养,加之农村反诈宣传普及不到位,使得这个群体对新型电诈手段和套路认识不足,防诈能力较弱。农村老人的子女因工作原因多不在身边,诈骗分子容易利用他们渴望关怀的特点,伺机骗取信任。

董纪伟提示,个人一定要加强信息保护。“银行卡卡号、支付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账户应设置独特的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换。”另外,对于在不明网站或链接中输入支付账户信息的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且谨慎对待来历不明的扫码要求,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涉及支付账户的敏感操作。

董纪伟提醒,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群体,都不要轻易和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避免对方看到操作链路;视频通话涉及资金转账时要谨慎,应详细核实对方身份信息;支付操作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平台。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展示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需求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