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韦伯望远镜发布深空照片,而500年前,我们却是这样认知宇宙的
发布时间:2022-08-16
浏览次数:109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段时间,韦伯望远镜发布了5张宇宙深空全彩照片,画面壮美令人震撼,这是人类第一次,将这么遥远距离的星系拍得如此清晰。

图片

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深、最清晰的遥远宇宙红外图像。韦伯的第一个深场是星系团 SMACS 0723,它充满了数千个星系——包括在红外线中观察到的最微弱的物体 | 图源:NASA

多年前,前辈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拍摄过这个区域,科学家已经研究过这个区域里的每一个细节。在哈勃的眼里,这块区域是这样的:

图片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画面,星系相对比较暗淡

在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下,多出了很多深空的细节,在这张图像中数百个白色、黄色、橘色和红色的光点、条纹、螺旋和漩涡,都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这些星光早在130亿年前发出,如今被韦伯望远镜捕捉到。

相比于哈勃版宇宙深空场更清晰、更深远,令人震撼!韦伯望远镜也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古老和久远的宇宙深处......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星空在我们眼里越来越清晰、具象。然而在现代社会以前,大家都是如何理解宇宙,如何理解自然的呢?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努力将自己所见所闻的大自然的奥秘临摹下来,将自己大脑中的思想变得“可见”。数学家在美术作品中寻找逻辑的美感,天文学家用彩笔绘制星空的魅力,化学家用表格展现元素的规律……

如果为科学建造一座画廊,都有哪些作品是用艺术见证了科学发展史呢?

图片

参 观 须 知

本画廊共有四大展厅:天文,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与化学。

无特定展览顺序,无须专业导览员,每幅作品自备讲解。

参观者无须任何特殊知识储备,无年龄限制。

凡对知识、对大自然、对生命、对艺术、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爱的大、小朋友,皆可入门观。

一票购入,不限参观人数,票价即书价。

图片

部分展品简介

图片

站立的男人,摘自《人体的构造》,1543年

古人在描述人类的构造时,留下的也只是文字,没有图片。维萨留斯描绘了第一张人体正面肌肉系统图,他希望这些图片不仅能使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知晓人体局部器官的细微构造,还希望它们能展示一个“只有画家和雕刻家才会习惯思考”的完整肌肉结构图。维萨留斯将大多数解剖标本公之于众,但他使用的尸体偶尔是盗墓所得(他在书中也承认了这一点),或是死囚。

《人体的构造》这本书多少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可以看出,维萨留斯心中对造物主充满敬畏,惊诧于造物主设计的人体竟如此令人着迷。维萨留斯在出版《人体的构造》时才28岁,这本书与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在同年出版。这两本书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图片

罗伯特·胡克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绘制的跳蚤

第一次,人类好奇的目光从“非常大”投向了“非常小”。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得益于“视力范围”的拓展。人类发明了仪器,看见了先前见不到的事物,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创造之一就是显微镜。

显微镜揭示的图像可震惊四座,让我们对自然界肃然起敬,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这里有一些最常见的事物,它们复杂而美丽。向胡克致敬!是他开启了进入微观世界的发现之旅,是他以超凡的技能和无比的细腻,将微观世界公之于众!

图片

冯·洪堡关于赤道植物的地理学研究,绘于1817年

这张图表现了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火山上不同海拔的动植物群变化。洪堡将山的横切面(高约6.3千米)作为基准,用于标记所发现的各种植物群的海拔和分布,并在图表上用拉丁文和通用名称记录下它们的名字。

图中的顶峰是科多帕希火山和钦博拉索火山,此外还有维苏威火山的高度在一旁用作比对。图中还能够清晰地看见云高以及林木线。洪堡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细致的绘图员。他认识到,一张设计严谨的图表可以代替冗长的数据列举,省去烦琐的文字说明。一个简单的想法加上美妙的构思和辛勤的工作,洪堡为描述生态学信息树立了典范。

图片

日心说模型

这是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著作《天球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模型图。事实上,这本书行量不大,在哥白尼去世时,很少有人读过这部作品。但是,它打响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消耗战”,这场战争终将颠覆古典的“托勒密宇宙体系”——地心说,并建立起今天有着稳固地位的日心说。而日心说,无疑是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一场大革命的开端。这张图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无疑大过对任何其他世界模型的影响。

图片

360万年前,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留下的足迹

这串脚印包含了很多有关其主人的有趣信息。比如,大脚趾旁紧挨着更小的脚趾,就像我们今天的脚趾一样,但它们没有分开,反而更像黑猩猩的脚趾,因此这个大脚趾的使用方法不可能和我们的脚趾一样。

一连串的凹陷显露出脚印主人的走路方式:他/她脚后跟最先着地,前脚趾随后踮起,脚后跟再离地,如此反复,这和我们的走路方式一样。在这些脚印之间,贯穿着一大一小两个原始人类的足迹。体重较轻的那个人(因为脚印相对较浅)步履不平,有一侧身体的承重更大——他/她可能抱着小孩——一家三口?今天的我们在夏日的海滩上漫步,也能在沙土上留下同样的印记,但只有大自然的绝妙意外才能将它们留存。等到360万年后,还会有人在这里吗?

看过了部分展品,你想必也会发现,本打算单纯“展现”思想火花和深邃知识的艺术品,竟然能反过来颠覆人类的认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深刻改变着科学的发展历程。

END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