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是有天敌,除了病毒以外,蚊子必须算一个。
为了防蚊,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计成本,各种神奇产品层出不穷。
有主打物理黑科技的,号称什么活物都能驱赶:
也有主打纯天然的,保证能够做到50米内绝无蚊子(你看它甚至敢承诺全额退):
还有看起来简单方便的防蚊扣,带在身上就能长效保护60天,话术和新冠疫情期间忽悠人的“消毒卡”如出一辙。
然而,这些月销过万的防蚊神器里,有多少是糊弄人的智商税呢?
01
超声波驱蚊器:开机关机效果一样
按照商家们的说法,超声波驱蚊的原理,是模拟雄蚊振翅的声音来赶走想要吸血的雌蚊,因为吸血的雌蚊都是怀孕状态,不喜欢雄蚊子。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说法。
俄亥俄州立大学昆虫学系的研究人员就动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市面上各种频率(20~70k赫兹不等)的超声波驱蚊器、选了五种常见的蚊子,试图测试这些机器对蚊子飞行方向的影响。
结果发现,开不开机都一样,这些超声波驱蚊器并没有显示出驱蚊的能力。
02
驱蚊软件:扬声器就不行
现在还有手机电脑用的驱蚊软件,据说能够模拟驱蚊的超声波。
然而,只有频率达到20k赫兹才能称作超声波,我们手机电脑的扬声器,比较擅长表现100赫兹以下的低频声音,对于100~6000赫兹的中低频声音,就已经会出现严重的衰减和失真,更不要说难度极高的高频超声波了。
03
植物精油:只能叫临时解决方案
植物精油本身是可以有一定的驱蚊效果的,比如柠檬桉树油、香茅油等,都是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过的有效驱蚊成分。
不过,澳大利亚消费者协会的测评却发现,这些天然精油挥发得很快,维持效果的最佳时间只有30~60分钟,需要多次重复喷洒使用。
04
驱蚊草:碾碎才有用
而作为盆栽放置在室内的驱蚊草呢?
蚊子不会落在这些驱蚊草上,但不会因为屋子里有驱蚊草就不进来了。驱蚊草里含有香茅油的成分,但需要碾碎才能释放出来,单纯一棵盆栽放在那里,蚊子只会视若无睹。
05
驱蚊手环:效果是个谜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凡是能够预防蚊虫的制剂都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必须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检测,以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目前对驱蚊手环、驱蚊贴的管理还没有国家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基本没有保障。
其实,大家不需要迷信“纯天然”的概念。2021年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发表的一项调查检测了20批次的驱蚊产品,结果发现,大部分号称有效成分是天然植物精油的驱蚊贴、驱蚊环,其实都偷偷添加了人工合成的驱蚊剂。
06
维生素B1:外用+内服,用爱驱蚊
近些年,维生素B1驱蚊的偏方也开始在网上流传起来了。有人用维生素B1兑水喷洒,当作驱蚊水用;有人每日口服维生素B1,企图从内而外做到蚊虫不侵……
不过,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涂抹、口服维生素B1可以驱蚊。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可能是因为维生素B1闻起来臭吃起来苦,于是就让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蚊子也会讨厌它。
根据2013年发表在医学期刊《热带学报》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用3000只蚊子测试了常见的几种驱蚊产品,结果发现,不管是植物精油手环、精油贴片、维生素B1贴片还是超声波驱蚊器,统统无效。
07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有!(接下来并没有带货环节)。
目前,市面上最有效的驱蚊产品,基本靠的都是这两种驱蚊成分:避蚊胺(DEET)以及驱蚊酯(BAAPE),通过干扰蚊子的嗅觉感受器,让它们找不到叮咬的目标。
它们常被添加进驱蚊液中,也是驱蚊花露水或“蚊不叮”的有效成分。而我们平常用的蚊香、电蚊片并不含以上两种成分,它们含有的,往往是氯菊酯、苯醚菊酯等杀虫剂。
当然,不管是驱蚊剂还是杀虫剂,都效果显著,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贡献。很多人担心它们有毒,但其实这些成分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几十年了,安全性还是很有保障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蚊子传播各类疾病,每年平均杀死72.5万人,是地球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动物。尤其是在户外,一定要做好防蚊。
最后高能提醒:碰到不认识的蚊虫叮咬,一定不要直接拍死,否则可能引发感染或中毒等风险。
参考文献:
[1] Mark S. Fradin. (1998). Mosquitoes and Mosquito Repellents: A Clinician's Guide. Ann Intern Med.
[2] Rose R. I. (2001). Pesticides and public health: integrated methods of mosquito management.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3] Surgeoner, G. A., and B. V. Helson. 1977. A field evaluation of electrocutors for mosquito control in southern Ontario. Proc. Entomol. Soc. Ontario
[4] Edita E. Revay, Amy Junnila, Rui-De Xue, Daniel L. Kline, Ulrich R. Bernier, Vasiliy D. Kravchenko, Whitney A. Qualls, Nina Ghattas, Günter C. Müller. (2013).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products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against mosquitoes. Acta Tropica.
[5] Foster WA, Lutes KI. (1985). Tests of ultrasonic emissions on mosquito attraction to hosts in a flight chamb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6] 王莹,郑莉莉,刘涛,谭耀东,杨万波. (1995). 近超声波驱蚊器驱蚊效果的实验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7] 夏志立, 方勇, 刘华平. (2016). 基于Android的手机扬声器频响补偿校正. 电声技术.
[8] 封梅,吴静静,吴思婷,刘宇杰. (2021). 驱蚊环与驱蚊贴产品趋避效果试验观察及安全隐患调查分析. 广东化工
[9] 蒋莹, 周丽佳. (2018). 驱蚊手环、驱蚊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质量与认证.
来源:小荷健康科普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