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照相机的故事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23
浏览次数:257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照相机的故事
    在玩摄影的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调侃的话广为流传:“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话对摄影发烧友来说十分贴切,本人更是感同身受。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尚处在科技落后,物质匮乏的时代。那时社会上形容大城市里富裕家庭的象征是:三转一响一“咔嚓”。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与缝纫机,一响指的是收音机,而一“咔嚓”则是照相机。在当时能配齐这五大件的家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普通相机对一般人来说已经是奢侈品了,会照相的人很少,而能够使用单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喜欢上摄影对普通人来说是件痛苦而又快乐的事情。发烧友们一方面对摄影艺术近乎狂热的追求而孜孜不倦的博览各种摄影、美学书籍,另一方面因迷恋专业摄影器材,面对各种心仪的相机,常常流连在相机专营店的柜台前,为囊中羞涩而无奈。当时能够拥有一台单反相机可是件很风光的事情,就是在摄影圈里也是专业水平的象征。挎着相机在影友间的言谈举止中也会平添出几分自信,毕竟一台单反要普通工人几年的工资呢。
    发烧的日子里:快门速度、光圈、景深、IOS及负片、反转片、颗粒度、反差、构图等基本术语不离口;发烧友之间则是:尼康红圈头、佳能金圈头、大三元、小三元如何好,定焦、广角、长焦谁更优?分辨率、层次感怎样折衷?普通人听得一头雾水,暗生羡慕之时,发烧友们则不厌其烦、夸夸其谈,极大满足了所谓摄影艺术者的虚荣心。

  
    渐渐的在摄影圈小有名气后,开始参加各种摄影展。认真研究起名人名作、摄影技巧,构图、后期暗房制作。开始购置三脚架、闪光灯、摄影包等等;相机从双镜头取景式、傍轴取景式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不断更新进阶。当然,莱卡M系是梦中情人,但遥不可及;尼康、佳能、奥林帕斯、美能达和宾得品牌成为新宠,“穷汉的潘太克斯”亚西卡性价比最高,最不及也要搞个国产海鸥或珠江DF。镜头从柯特式f3.5的三片三组基本入门级、天塞f2.8四片三组低端镜头升级到可换镜头的f1.4大口径50mm专业标准头及双高斯型变焦镜头,器材愈来愈多。胶卷从普通的柯达、富士开始升级到伊尔福专业反转片,以至于开始设想拥有个人暗房……。于是摄影发烧友的烧钱之路越走越远。

       
    八十年代,对普通人来说,尚没有旅游的奢望。有照相机并会使用的人很少,一家人或一群朋友挎着相机逛公园是件时髦的事情。帅哥靓女如果有几张放大的黑白艺术照片,在小伙伴中是很有面子的。在国有企业里,会摄影可是文艺青年的一项专长,不但受人尊重尤其是会得到女孩子们的青睐,当时能拍张艺术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再能够经常在市级以上的报纸上发表点小文章和新闻照片,则会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培养。那时代国营大企业宣传科是有专职摄影师的。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开始有了很大提高,进口的家用自动相机又名傻瓜相机开始普及,柯达、樱花及富士彩色胶卷进入国内,彩色洗印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街头,只要会装胶卷,使用相机已经没有技术门槛。人们日常生活中,外出旅游带相机拍照已成常态。照相或者文艺青年们所谓的摄影,此时以一种时尚文化开始逐步渗透到千家万户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中。

    相机从一不透光的暗箱到如今包含高科技的精密数码光学相机,在严格遵循着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光学原理上,经历了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中国对光影的研究十分悠久,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的记载了光的直线、反射特性、以及平面镜、凹、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明了供画家们使用的大型暗箱。
    18398月,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使用银板感光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是现代相机的鼻主。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从此,相机实现小型化成为可能。
    1931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从此,小巧便携的相机开始进入市场。
    从1925年至1938年是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此间,德国的莱卡、禄莱弗莱、蔡司等公司开始大批生产小体积、金属机身的双镜头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此时,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开始广泛采用,机械快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黑白胶卷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并且彩色胶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至1960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时,黑白、彩色胶卷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镜头开始使用新型镀膜光学玻璃,大孔径和多种焦距及变焦镜头逐步推出。
    1970年前后,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对焦相机:柯尼卡C35A135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了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135单反相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具备了多种曝光功能的先进相机。
    自此以后,镜头和相机的技术快速提高,先进的电子技术逐步运用到相机之上,相机的各种功能得到极大的扩展。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的各种优质相机,伴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同时民用相机开始普及。
    进入2000年后,数码技术开始了迅猛发展,CCDCMOS光电传感器逐步淘汰了胶卷,当年的伊尔福、爱克发、柯达、富士、以国货乐凯胶卷在市场上已难寻觅。数码相机全面取代传统的胶片相机,成为记录影像的主角。低端的民用普通数码相机则在慢慢的退出市场,拍照渐渐成了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照相对人们而言已是举手之劳的娱乐之事,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科技改变生活,如今,照相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摄影”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艺术,已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普通娱乐活动。对照相机而言,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我们记住那些人类科技的结晶,曾经奉为时代经典的相机品牌吧:哈苏
500系列、莱卡M系列、佳能F1EOS系列、尼康FM2F4、宾得LX、美能达X700以及国产的北京大莱、神秘的红旗20、上海58、海鸥、珠江、东方、凤凰……。

    回顾前人科技上的努力,数百年来,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令人唏嘘!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摄像技术已经融入到科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未来的数码相机将会把专业的相机操控进一步简易化,真正实现智能场景自动化拍摄,会象手机般简单、易用。多媒体和穿戴式的全息记录方式,在人类科学的发展研究下,会更加先进和快捷,不断满足人们未来日益提高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目前,照相机这一看似小小的机器,集合了当代最先进的精密机械、光学、电子、计算芯片等尖端科技,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制造水平。我国在高端相机的镜头及感光元件CCDCMOS传感器的制作水平与国外产品还有较大差距,尚有待于国人的努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努力学习吧,年青的朋友们,向着祖国美好的未来!
                                       
                                             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赵思彬
                                                    2019.12.22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