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作者:吴军
发布时间:2021-06-17
浏览次数:1219
书评: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美国创新简史:科技如何助推经济增长》,[美]乔纳森·格鲁伯、西蒙·约翰逊著,穆凤良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定价:69元

■吴军

对普通读者来说,《美国创新简史:科技如何助推经济增长》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但对于想了解美国创新力来源的人来说,这又是一本必读的书,这本书回答了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读物像该书一样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创新的全貌。

这本书不容易读有三个原因。

首先,它要求读者对于美国的历史有比较多的了解。

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看的,因此有很多历史背景,甚至一些关键事件的作用,书中讲得很简洁。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些背景,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美国创新的历史。

对美国创新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有三件事,即1862 年的《莫里尔土地赠与大学法案》(简称《莫里尔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范内瓦·布什建立的美国政府资助科研的体制;1980年通过的《贝赫—多尔法案》。

《莫里尔法案》使得美国得以创办众多的州立大学,保证了全国各地有大量的知识经验投身到创新当中。

范内瓦·布什是美国创新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如果把整部美国创新史以及美国成为创新大国的原因浓缩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范内瓦·布什。

他开创了美国政府直接资助科研的传统,以及美国政府长期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涉及国家安全、治疗疾病和大众健康以及公民福祉的研究,这在他1945年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书(即《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中能看到。

本书作者讨论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范内瓦·布什所构建的美国政府研究基金管理和分配的机制。

而《贝赫—多尔法案》明确了由政府支持的研究将来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由谁来获得,答案是发明人和承担科研任务的机构,而不是政府。

这个决定激发了科学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所谓的“知本家”,即通过发明创造发财致富的人。像斯坦福大学许多学者通过帮助企业而变得富有,就是在有了《贝赫—多尔法案》之后。

其次,读这本书时大家需要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是要完整地讲述美国创新的历史,而不是炫耀美国在历史上创新的成就。因此,书中对于美国人没有做好的地方讲得比美国做得成功的地方更多。

成功之后总结经验通常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于失败,不同的人找出的原因会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也体现在这本书中。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谈失败,而他们找到的原因也只是个人的理解。

比如,作者非常相信政府的力量,所以会在书中强调政府的作用,淡化私营企业和资本的作用。

又如美国在冷战后科技发展速度放缓,作者将原因归结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其实,美国私营机构,包括私营企业以及有私人捐助支持的大学实验室,在美国的创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像微软、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的创新,几乎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完全是私营企业内部出于竞争和生存的目的自我激励完成的。

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大量的由私人支持的实验室,在美国的基础研究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科研扶持上秉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那些已经能够盈利的,或者在短期内能够盈利的科技研发交给企业、交给市场,国家不需要扶持;对于那些有意义,但暂时看不到市场前景的事情,则是要由国家来扶持。

书中讲述了政府支持对于美国科研的作用,省略了私营机构和民间资本的作用,这是读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虽然本书讲述了美国创新的整体情况,但是它并不是按照标准历史书的方式创作的,因此如果按照历史书来读它,可能找不到线索。

事实上,这本书的原名是《启动美国:科学的突破如何让美国经济和美国梦复苏》,把握这个主题,就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了。

这本书必须读,也有三个原因。

首先,这本书系统地论证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等结果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是如何直接推动经济发展、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这本书对此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第二,这本书道出了很多地区科技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的两个秘诀。

一是要拥有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新产业,即便是过去的发展水平不错、科技水平较高,一代人之后,科技水平也会明显落后。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部传统工业区的科技水平和东西海岸差距不大,但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由于前者没有赶上IT(互联网技术)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机会,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

这个规律不仅针对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适用,比如芬兰一度是欧洲科技的中心,这得益于它在早期移动通信中确立的核心地位,但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它便失去了往日科技中心的地位。

二是对于科技公司低税收的扶持政策很重要,美国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大多具有这一特点。

最后,这本书量化地给出了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指标和方法,这一点对于中国每一个试图增强科技水平的地区,以及每一个挑选科技水平高的地区生活的年轻人都有意义。

在所有的指标中有四个最重要的指标,包括:一个地区适龄工作人口的数量;大学学历人口的比例,特别是从好大学获得科学(包括工程)学位的比例;人均拥有专利的数量;宜居的程度(包括房价、犯罪率、交通便利情况等)。

虽然并非这些指标高的地区都是科技重镇,但是所有的科技重镇在上述四个指标中得分都很高。

因此,一个满足了上述条件基本要求的地区,如果现在还不是科技重镇,只要发展方向选择正确,还是有机会变成科技重镇的。

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套用美国的模式。不过,全面了解美国在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我们每个人规划自己的生活,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还是很有益处的。

(本文为《美国创新简史:科技如何助推经济增长》一书序言,作者系Google前高级资深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21-06-17 第7版 书评)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