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除了克隆猴,这些实验动物也值得我们纪念
发布时间:2020-04-25
浏览次数:2656

“世界首例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诞生”的消息在各媒体平台刷屏。

  体细胞克隆猴

  新闻截图(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在现代社会,因加班、刷手机、频繁跨时区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生物节律紊乱的困扰。

  生理节律紊乱 ,轻则导致失眠,重则致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疾病。而要剖析清楚人类节律紊乱机理、攻克这些疾病,科学家们首先就要在动物上开展一系列实验。世界首例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因之诞生。

  体细胞克隆猴

  1月24日出版的《国家科学评论》 

  这批惹人怜爱的克隆猴模型,再次将实验动物引入大众视野,我们也借此契机,一同缅怀那些为了科学献身的实验动物们。

  1

  

  ﹀

  ﹀

  恒河猴 

  2

         实验目的:探索婴儿对母爱的追求

         实验过程: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和同事将刚出生的恒河猴单独放到一个小笼子中。笼子里有两个体型跟母猴差不多,用铁丝做成的假猴,一个上面挂着奶瓶;另一个则披着柔软的绒布。结果发现小猴除了吃奶的时候,其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披着绒布的假猴身边,当感到害怕时还会紧紧抓住假猴身上的绒布。

         实验结论:通过小猴更喜欢跟绒布假猴接触,哈洛等人认为小猴是把假猴身上柔软的绒布当成了母猴的身体,并由此得出结论,在育婴的过程中,和喂食比起来,孩子更喜欢和母亲在身体上的亲密接触。

         对动物的伤害:由假猴养大的小猴因为长期与其他猴隔离,性格胆小孤僻,在成年后无法进行正常的性交配。

  

  ﹀

  ﹀

  黑猩猩 

  3

         实验目的:探求人类是否能在太空中存活

         实验过程:1961年1月31日,随着一声轰鸣,美国宇航局将一只名为“哈姆”的黑猩猩送进太空。哈姆乘坐的太空舱在失重状态下,以每小时超过8000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最后在16分39秒后坠入大西洋。营救人员成功的将太空舱打捞上来。出舱后的哈姆立即被送往医院进行体检,最后确认毫发无损。

  4

  1961年1月,汉姆被NASA送入太空 

  5

  与汉姆一同接受培训的还有数十只黑猩猩。图为它们在模拟太空舱中吃零食 

  6

  它重返地球后,工作人员从太空舱中把它抱出来 

  哈姆成为了第一个活着从太空回到地球的生命,因此上了各类媒体的头版。有人还根据哈姆的经历拍成了系列电影《太空黑猩猩》。哈姆则被送进动物园,17年后无疾而终。

         实验结论:考虑到黑猩猩在身体方面和人类的近似性,美国宇航局大胆判断人类可以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结论后来在宇航员艾伦·谢泼德身上得到验证。

  

  ﹀

  ﹀

   

  7

  实验1:莱卡上天

         实验过程:无独有偶,冷战期间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曾做过类似实验。1957年11月,苏联曾用人造卫星将一只叫莱卡的小狗送进太空。遗憾的是,卡莱上天后几个小时,就在高温和缺氧的折磨下痛苦的死亡。

  8

  实验2:假饲实验

         实验过程:俄国著名生理和心里学家巴普洛夫,于1888年开始研究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巴普洛夫将一只狗的食道切断,将食管的管口缝合在狗脖子上,又在狗的胃上接了一根瘘管,瘘管的另一头接在透明的橡皮管上。在一周没有喂食后,巴普洛夫将一盆肉放到狗的身前。饥饿的狗立即大吃特吃起来。由于食管被切断,这些肉根本无法进入狗的肠胃,可大约5分钟后,透明的橡皮管里还是充满了狗的胃液。随后,巴普洛夫又切断了狗的迷走神经,结果狗虽然还在大口吃肉,但却不再分泌胃液。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

  9

         实验结论:只要食物进入口腔后,不论是否达到胃里,大脑中的迷走神经会刺激肠胃分泌胃液。

  

  ﹀

  ﹀

  金鱼 

  10

  实验1:童鱼

         实验过程:1973年5月,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6名助手通力合作,成功从鲫鱼成熟卵子的细胞质内提取出信息核糖核酸,并注入到金鱼的受精卵中。不久,这些被注射了鲫鱼基因的受精卵成功孵化出小金鱼。与普通的双尾金鱼不同,这些金鱼拥有类似鲫鱼的单尾。这些金鱼被称为“童鱼”。

         实验结论:童鱼的成功问世,说明除细胞核外,细胞质同样对生物的遗传性状起作用,打破了遗传不可改变的学说。

  11

  实验2:鱼的记忆

         实验过程: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一说3秒)的说法广为流传。为验证这一说法的科学性,,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的《流言终结者》栏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工作人员在金鱼鱼缸里放入几块隔离板,每块隔离板的中间挖一个圆孔,分别把金鱼和食物放在鱼缸的两端,然后开始训练金鱼寻找食物。当金鱼可以独自穿过隔离板找到食物后,工作人员停止了训练。若干天后,工作人员又将金鱼和食物放在鱼缸两侧,并在中间放上隔离板。结果大部分金鱼都能很快穿过隔离板的圆孔找到食物。除了金鱼,科学家还对斑马鱼和天堂鱼做过实验,结果发现它们的记忆力都比人们想象的好。

         实验结论:鱼的记忆力远不止7秒,有些种类甚至拥有较长时间的记忆。

  

  ﹀

  ﹀

  兔子 

  12

         实验目的:研制狂犬疫苗

         实验过程:狂犬疫苗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的著名发明成果之一。为研制狂犬疫苗,巴斯德曾“狠心”地将从患狂犬病的狗身上提取的病毒注射到兔子的大脑中。不久后,兔子发病死亡。巴斯德从死亡兔子身上提取出带有病毒的脑脊髓,放在一支无菌烧瓶中晾干,随后又将这些晾干后的脑脊髓制成疫苗,注射到健康的狗身上,发现狗并没有患上狂犬病。巴斯德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成功研制出狂犬疫苗。

         实验结论:经过干燥后的狂犬病毒毒性大大减弱甚至消失,制成疫苗后可大大减少狗的患病率,以及狂犬病人的死亡率。

         对动物的伤害:死亡

  

  ﹀

  ﹀

  在早期实验中,有的动物被夺去了生命,有的身体受到摧残,命运十分悲惨。为倡导人道展开动物实验,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于1979年4月24日发起保护和尊重实验动物的相关活动,这一天后来就被确定为“世界实验动物日”。 

  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 

  14 

  目前,世界实验动物日已经颇具规模,除了4月24日当天外,前后各一个星期也会举行相应的活动,主题内容包括:呼吁减少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如何科学人性的进行动物实验;改善实验动物的生存条件;以及为那些逝去的实验动物设立墓碑等。

  让我们向世界上所有为科学事业做过贡献的实验动物,道一声“谢谢”。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科学防控】,学习疫情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科普小达人】,报名参赛赢取万元大奖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