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章很特殊?盖上就洗不掉了吗?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884

审核专家:王国义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

猪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肉类食品,在平时购买时,我们会发现在猪肉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字样类似“检疫合格 允许屠宰”的蓝紫色印章,这些印章相当之顽固,在烹饪的时候猪肉都熟了,这些印章还会附着在猪皮上。

在前些天,关于检疫印章还有这样一条短视频:抖音的主角是一名男生,他在与朋友们玩游戏输掉之后,将检疫印章盖到了自己的脸上作为“惩罚”。结果他却发现脸上的印章洗不掉了!

据作者自述,他在11月28号到30日三天之中,把脸都搓得“快冒火了”也未能将其去除干净。

来源丨某短视频平台

部分网友评论道:“可以试试测评遮瑕(一种用于遮盖脸上瑕疵的化妆品)”“怎么纹身纹得这么有特色”,这些有趣的评论再结合上该视频博主的囧样,让视频变得异常喜感。

那么,博主脸上的印章最后还能洗掉吗?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一下这个检疫印章。

猪肉为什么要盖章?

猪肉上的印章,是指在猪肉上盖有印有生产、检疫认证等标记的印章,它发挥着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法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早在1997年就被国务院公布,并且在2021年得到第四次修订。该条例明确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检测合格的猪肉才可以盖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讫章或者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标志。这一标志代表了售卖的猪肉已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和合格认可,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准许上架出售,供给群众食用的商品。

相关文件规定 来源丨中国政府网

同时,盖上印章也就意味着通过这些猪肉上的印章,消费者们可以更好识别猪肉的来源和质量,也就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优质、安全的肉类食品。不仅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安全感,也规范了生产环节,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印章,消费者可以了解到猪肉的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养殖方式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方便地追溯猪肉的来源,对于监督食品安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印章的印油有啥特殊的?

这些猪肉印章如此顽固,非常难以去除。其原因就在于该印章的印油与传统的印泥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印泥多数是由颜料和粘合剂组成,有时会添加一些防水剂,即使添加了防水剂,普通印泥的防水性能仍然不够强,很容易被水冲淡。这样的话印刷在猪肉上的文字或图案很容易被洗掉,猪肉的信息就可能被篡改,从而无法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作用。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猪肉印章的印油成分采用了染色剂和溶剂混合的配方,其中染色剂多使用甲基紫或酸性品红、食用色素(如食品兰,食品红)等,溶剂则多使用甘油,食用酒精和水等,不同地区印章配方的材料以及浓度不尽相同。

甲基紫 来源丨维基百科/GOKLuLe

在以前我国的猪肉印章用的是一种叫“龙胆紫”的生物染色剂。龙胆紫又叫甲基紫,稀释之后就是紫药水,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龙胆紫与染色体DNA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两者可以结合使染色体呈现出紫色,这就可以让猪肉着色且不易洗掉。此特性,龙胆紫染色也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后来一位英国药理学家将紫药水涂抹在小鼠皮肤,实验证明龙胆紫具有一定的致癌性,所以为了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猪肉印油的配方就将龙胆紫去除并不再使用。印章的原材料也渐渐用食品级原料来代替,比如甜菜红、胭脂红这些可食用色素来代替“龙胆紫”,白酒也可以代替酒精。

目前最常用的染料是食品蓝检疫标记专用液,它主要是由亮蓝、甘油以及维生素C等物质混合溶解制成的。

印章能洗掉吗?

盖在猪肉上的印章之所以持久,此时猪已经被屠宰,其表皮细胞失去活力,不再具有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色素进入了细胞内部,细胞内部的色素也就不会消失掉。随着越来越多的色素渐渐渗入猪皮,猪肉上的印章也就盖好了。因此猪肉上的印章不会消失,也难以被清洗掉。

来源丨新闻图片

一些厨师会使用白酒来处理这些印章,借助“同性相溶”的原理,用白酒对印章部分进行清洗。双氧水也可以使用,但是其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用来处理猪肉时需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处理之后还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去除猪肉表面残存的白酒,双氧水以及印油成分。

如果人体不慎沾染到染液,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来尽量减轻染液的痕迹。但文章开头的小哥,他的皮肤已经被这些色素渗透,无法完全洗干净,所以只能通过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来让印章彻底消失。

现在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是可以买到娱乐用途的相似印章的,但既然已经知道了检疫章染料不好惹,以后可就记得不要用它来往自己身上按着玩啦!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