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今春沙尘暴为何这么多?
来源: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690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成来 

本报记者 卞 磊

4月4日,中国气象局召开4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会上介绍今年3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时说,今年3月沙尘过程强,4月还须防范沙尘、雾和霾对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3月中有几天,感觉整个北京都灰蒙蒙的,户外的风‘很呛人’,远处的建筑物几乎都看不清。”北京一位市民回忆道。不仅北京,“天津沙尘暴”“内蒙古沙尘暴天空变橙色”等话题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据方翔介绍,3月以来,共有4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其中3月19~24日的沙尘过程为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达到强沙尘暴级别。大风沙尘天气造成6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3月23日也透露,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了约5.6亿人。

“沙尘暴天气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解释道,由于我国北方和上游的蒙古国地区分布着广袤的沙漠和沙地,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因此每逢强风天气,就容易发生沙尘暴。特别是春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北方时,因冷暖气流交汇处风速极大,尘土被卷入空气,并随气流输送到下游,便造成大范围的沙尘覆盖。气象学上,沙尘天气按能见度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个级别。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就达到沙尘暴级别。

我国长期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比如,由春秋战国史官所著的《竹书纪年》中记载“帝辛五年,雨土于亳”,描述了一次降“土”事件;《汉书》中也用“夏四月,黄雾四塞”记录了沙尘暴发生时的情形。据吴成来观察,本世纪初,我国经历了几场强沙尘暴。2000年4月,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发生沙尘暴,部分地区发生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米;2001年,全年沙尘天气过程达22次,为新世纪以来我国沙尘天气频次最高的一年。2010年以后,强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但2017年后又有增多。2021年3月15日,我国北方遭遇了近十年最强沙尘天气。不过,在吴成来看来,近些年沙尘暴的强度和频率整体呈减弱趋势。

第一,风速减弱了。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大部分地区近20年的风速呈减弱趋势,特别是在春季,强风(大于10米/秒)的出现频次明显变小。第二,地表变绿了。植被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美国宇航局卫星观测显示,2000~2017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4%,其中25%来自中国。此外,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以及沙漠和沙地下游地区的华北、华中及以南地区,植被覆盖也明显增加。第三,土壤变湿了。吴成来团队发现,近20年,我国内蒙古、华北、东北以及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有增加趋势,主要沙尘源区的平均土壤湿度增加了近12%。

今年3月沙尘天气偏多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2022年蒙古国降水较最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尤其是3月初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回暖天气,导致前期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地表大面积裸露,利于沙尘活动;二是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的扩散。吴成来告诉记者,每年四五月仍可能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但现在来谈具体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目前只能对未来两周内的天气有一些预报能力。

“从科学角度讲,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也就无法消灭沙尘暴。”吴成来称,尽管沙尘暴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但它对大自然也“有功”,如沙尘带来的铁元素会促进海洋的初级生产、消耗大量温室气体,是海洋固碳的催化剂、助推器。

当然,我们不能对沙尘暴放任不管,要加强对土地沙化的防治。在此方面,我国已取得瞩目成就,比如,三北防护林的形成、京津风沙源的治理等,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防护林建设、沙源地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因地制宜采取科学长效措施,这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