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这三种地质灾害,为什么破坏力这么强?
来源:桔灯勘探
发布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1405

疫情还在反复,地质灾害又起!这些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地质灾害(图源@unsplash.com)

掩埋城镇乡村,造成人畜伤亡,

破坏房屋及工程设施,

毁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突发地质灾害造成

的惨烈后果往往难以估计!

突发的巨大山体滑坡(图源@google.com)

山体滑坡(图源@google.com)

地震(图源@BBC)
那么,作为危害性巨大的几种典型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究竟是什么样?又如何防御?
(图源@google.com)

1
滑 坡
滑坡是斜坡岩体或土体在自然地质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失去原来的稳定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常为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018年秘鲁库斯科附近发生山体滑坡(图源@Ministerio de Defensa del Perú)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由众多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后壁、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洼地和滑坡主轴等。

滑坡要素(图源@文献[1])
滑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蠕滑阶段、滑移阶段、剧滑阶段和稳定阶段四个阶段。一些滑坡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全部或部分再次复活滑动。
滑坡(图源@sohu.com)
滑坡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滑坡的发生需要具备基础的形成条件以及一定的引发因素。

甘肃舟曲县锁儿头滑坡(图源@文献[3])

陡峭地形为滑坡创造了物理条件。如江河湖两岸斜坡、中高山等地,坡度大于20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均为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陡峭地形(图源@文献[3])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滑坡形成与组成滑坡的岩土体力学性质关系密切,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反之越容易发生滑坡。

(图源@文献[3])
滑坡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表水冲刷、地震和冻融等。这些因素使地表变形、山体松动、产生裂隙,减低了土石力学强度指标,直接或间接引发山体滑坡。
大型山体滑坡
滑坡在滑动前有一定的征兆,如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等。

滑坡(图源@pubs.usgs.gov)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

以及人民生命财产

造成巨大损失、

有的甚至是

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

因此发现有滑坡前兆时,应马上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立即通知受威胁人群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A-旋转滑坡,B-平移滑坡,C-块体滑坡,D-落石,E-崩塌,F-泥石流,G-岩屑崩落,H-土流,I-蠕滑,J-横向弹裂

当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

滑坡
滑坡发生后未完全稳定时,人员不要进入灾害现场挖掘搜寻财物,防止滑坡再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石家庄辖区山体滑坡(图源@河北高速交警承德支队)

2
泥 石 流

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突然爆发、破坏性极大的,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泥石流按水源补给可分为冰川型和降雨型泥石流;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可分为泥石流、泥水流、水石流。
沟谷型(左)和坡面型(右)(图源@文献[3])
泥石流形成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条件;保证丰富松散泥石物质来源的地质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的水文气象条件。

泥石流沉积(图源@zeesstof)
泥石流发育区多具有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利于汇集水和固体物质的地形地貌特点。典型泥石流的地貌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

泥石流常发生于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厚度大、结构松软、易风化、层理发育的岩士层是提供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之一。

(图源@文献[5])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夏秋季节的6~9月。

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常周期性出现,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
泥石流(图源@BBC)

泥石流可以冲毁

城镇乡村、工厂矿山,

造成人畜伤亡,

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

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泥石流冲毁铁路(图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预防》)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

不但阻断航运,

还可能引起水灾。

云南小江泥石流暴发后停淤景观(图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预防》)

泥石流在发生前常伴有一些前兆:如泥石流沟谷上游行洪区两侧发生崩塌、滑坡堵塞沟谷,在下游常出现短时断流现象,这意味着溃决型泥石流可能即将发生;

喜马拉雅山泥石流通道(图源@DanHobley )

若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的轰鸣声,声音明显不同于机动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可能是由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的。

泥石流发生前兆(图源@文献[3])
泥石流来袭时,若处于泥石流区,则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灾害现场(图源@Pacific Standard)
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图源@sohu.com)
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斩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不应上树躲避。

洪水引起的泥石流(图源@sohu.com)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快速流动的泥石流有很强的冲刷性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泥石流

3
地 震

地震,作为一种快速而又剧烈的地质灾害,近期频频出现!

(图源@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时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是一个区域,但研究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震源向上正对着的地面上点称为震中(epicenter),实际也是一个区域。
(图源@SEIS )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的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介质发生急速破裂和运动,构成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人们感受到的地震摇动就是由弹性波能量产生的震动。

美国加州4.4级地震(图源@ BBC)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P波)、横波( 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图源@STRUCTURE magazine )
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70~300干米的为中源地震。
2015年4月尼泊尔7.8级地震(图源@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同样强度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严重。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

(图源@人民日报)

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振动。

2011.3.11日本大地震(图源@BBC)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火山喷发(图源@Pinterest)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规模较小,次数较少。而人工地震是指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等。

矿井塌陷(图源@Courtesy Department of Energy)
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震级小于3级为弱震;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为有感地震;

2019年7月3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4.8级地震(图源@新京报)大于5级小于6级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为强震,大于或等于8级为巨大地震。

汶川地震(图源@央视新闻)
地震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图源@文献[2])
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地震预报仍是一大世界性难题,但地震预警已完全可以实现(地震预警≠地震预报)。

地震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
在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5千米,而电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地震预警正是利用了电波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这个时间差。

让探测仪器在地震出现后,立即将电波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相关部门便可抢在地震波到达地面前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发出地震警报。

在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下,做好震前的准备、震时的防护和震后的救治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标志(图源@文献[2])
震前的准备包括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开展地震撤离疏散演练活动等。
(图源@baidu.com)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菲律宾地震(图源@BBC)
平房避震要注意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地震灾害现场(图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预防》)
除了上述描述外,地质灾害还包括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汛期来临,地灾频发,希望大家注意防范,保证自身安全,学习地灾知识,远离地质灾害!

参考资料:

[1]李东林, 宋彬.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3.

[2] 地球颤抖·地震 Earthquake-The Shake of the EarthShake.李金镇 赵体群 陈志强

[3] 地质灾害避险手册.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宣;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编

[4] 大地之殇地质灾害 Geological DisasterThe Misfortune of the Earth 主编: 方庆海 王集宁

[5] Vijith H , Krishnakumar K N , Pradeep G S , et al. Shallow landslide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mapping by GIS-based weights-of-evidence analysis of multi-class spatial data-se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natural sloping terrain of Western Ghats, India[J]. Geo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Risk for Engineered Systems and Geohazards, 2014, 8(1):48-62.

[6] 殷坤龙, 张桂荣.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 10(001):32-35.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YouTube、BBC、GEOLOGY、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来源: 桔灯勘探


欢迎扫码入群!

深圳科普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