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普丨科普中国智库·观点:共话构建大科普新格局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1316

9月29日,以“融合赋能·变革转型——构建大科普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论坛邀请热心科普且拥有丰富科普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院士专家,围绕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和构建大科普格局做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变与化》的报告。他表示,数字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改变。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兴衰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要深刻认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更要掌握数字技术的演变节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智慧城市等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置身于数字空间。我们应当拥抱数字化,但同时要注意“数字身份”的安全可控。


他认为,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已表现出相当大的前瞻性,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拓展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但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人们也要警惕沉溺虚拟世界可能带来的认知疲劳和生命动力失调等问题。总体上看,在数字社会中,人们应当在构建安全、有意义的安身之所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人与数字存在的融合发展。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挺在报告中对《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他表示,《意见》聚焦新时代科普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谋划、强化责任,从总体要求、主体责任、科普能力建设、提升科普效能和制度保障等七个方面回答新时代科普工作要求。《意见》体现了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要深刻把握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与时代内涵。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支撑,科普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筑基功能更加彰显。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已成为执政兴国、决胜未来的先决条件,成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抉择。


他提出,要把握发展大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意见》的深远重大意义。要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位置的要求,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学根基。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任定成与公众分享《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科普战略与实践》。他认为,科学普及的概念在我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所以要从大范围、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下来看待中国科普,从大科普的概念重新认识历史上与科普相关的一些概念、实践、纲领、战略部署。在大科普的视野下,总结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理念、法规政策、战略规划、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和检测评估,解读新时代中国科普事业的基本理念,是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基本出发点,从而展望新时代中国科普事业的新走向和大战略。

他表示,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普及和公众科技素养的普遍提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人才依托。科普工作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也担当大任。当前科普投入仍以政府主导为主,政府的供给方式对科普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市场在科普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倡民营资本进驻科普产业,使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推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的科普经济发展,实现科普产品向消费品的升级,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品质和创新动力。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