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作品:华·生态讲堂
来源:深圳科普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871

为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为优质科普成果建立展示平台,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深圳市科协组织开展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参赛项目包括科普活动和科普作品两类。

 


以下内容为参赛内容展示部分。


作品信息


本作品作者为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参赛单位/个人——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华·生态讲堂

- 活动类 -



01

活动简介



华基金举办的华·生态讲堂是深圳公众参与的样板、最早发起举办科普宣教讲堂的公益机构,一直坚持生态+公益,自2016年起,每月定期举办一次,截止目前已有7年。我们的愿景是希望用传播的力量改变地球未来,活动的目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更多的公众亲近自然,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从而身体力行的保护自然。



“华·生态讲堂”是一个纯公益的活动,每年都会预先策划年度主题,每月都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的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自然环保领域和公益界的资深专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深入浅出的带领公众了解自然,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从邀请嘉宾专家到传播推广再到现场执行,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业模式。


02

活动特色


比如深圳出版人、自然记者南兆旭、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儒、台湾台北关渡自然公园管理处处长兼任台北鸟会总干事陈仕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首席专家廖宝文、野生生物摄影师,青海可可西里申遗特邀摄影师顾莹等。



每期主题聚焦,知识覆盖面广。面向以亲子为主的群体开展比如《观鸟简史》、《昆虫的奇妙微观世界》,《化石的故事》,《向自然学习行为改善》《师法自然,快乐学习》《生态摄影:最难忘的瞬间摄影》《气候变化与湿地保护》等。



通过专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性地科普自然现象及基本知识,让公众从思想上接受奇妙的大自然,认同大自然与自身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华侨城湿地公园自然学校自然场域中开展的系列自然教育活动,不仅让“在课堂上也能享受有趣的大自然”成为可能,从而远离“自然缺失症”。


03

取得成效


截至2022年8月,华基金共举办71期讲堂,邀请近54位讲师,分享生态环保领域内包括花鸟鱼虫、湿地、气候、海洋等在内的约27类主题。公众可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参与讲堂,因场地原因,能来到现场参与的人数还是有限,每期现场参与人与近300人,从2018年开始的每期在线直播(一直播和腾讯直播两个平台)也让2万多位不能到现场的自然爱好者分享到了自然讲堂的知识和资讯。同时,分享嘉宾也在个人微博上宣传,如植物达人史军老师分享的微博,就达到近5万的阅读量,华基金网站和公众号也会对每期内容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回顾。



据统计,自2016年来,线下直接参与讲堂的人数达2万人,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超10万人次,间接影响约200000人改变行为习惯,共同爱护自然。


同时,该项目还荣获2019年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奖。2021年10月,项目荣获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起的“深圳自然教育优秀活动样板评选”活动“最具传播影响力项目”荣誉。


华基金相信,借助行业专家的成果和影响力在嘉宾的微博、华基金公众号、朋友圈、视频号等多渠道范围传播自然教育和生态环保理念价值,让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愿意自觉的参与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美好环境的守护者、捍卫者和拯救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