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新生儿,身长、体重多少合适?最新国标来了
发布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1687

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主任 李辉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起草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800—2022《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评价标准》,包含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三个指标的百分位数值。该标准规定了胎龄24~42周新生儿出生时体格生长状况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方法、适用于群体评价及个体评价。

该标准的第一起草人,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辉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随着时代变迁,需要有一个更适宜的评价标准去评估当今新生儿的宫内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出生时的成熟度,这关系到婴儿早期生存和日后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我国现有的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生长评价参照标准颁布于1988年,30余年间无论是足月新生儿还是早产儿的出生状况都随时代变迁发生了变化。李辉表示,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有以下三个突出变化。

由28周扩展到24周。1988年版标准的胎龄起步年龄段是28周,新标准则下调到了24周。李辉表示,之前的小早产儿存活率很低,随着我国围产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活率大大提高,胎龄24~28周的极早早产儿都可以存活。这是新版标准中最显著的变化,填补了以往标准的空白。

样本量有所增加。1988年版标准中,28周胎龄早产儿的样本量小,同时缺乏28周以下早产儿的数据。“2015年,我们做中国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专项调查取样时,为搜集足够的样本量,用了3年时间,2018年才完成。”李辉表示,新标准是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

数值有变化。李辉表示,30年来,无论足月新生儿还是早产儿,出生时的生长水平都发生了变化,新制定的标准数值与1988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李辉表示,早产儿后续的健康问题比较多,早期如何科学合理喂养显得非常重要。新版标准适应了新时期我国新生儿生长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早产儿被救治存活亟需科学合理评价的客观需要,将为我国的围产保健、新生儿医学、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及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提供有用的参照数据,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营养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附表: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