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众所周知,吃饭、吃甜点、喝奶茶的胃不是一个…
发布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954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块披萨刚出炉,木火烧制蓬松的面饼,奶酪的香甜和香草的味道扑鼻而来,口水要流出来时,拿起一块冒着热气的披萨,咬上一口,感受奶酪绵密的口感,香脆的饼皮,薄薄的一层番茄酱,emmmmmm,马苏里拉奶酪和各种配料的味道与你的味蕾碰撞,真是再幸福不过了。

咬一口奶酪,拉长,看着奶酪越来越长,然后拉断它,一口一口咬下去,多么美味啊!

接着是第二口,第三口,狼吞虎咽完这一块之后,继续拿起下一片,还是很美味。然后第三片,第四片……你的热情逐渐减弱,直到最后你完全不想再吃了,甚至还会剩下吃了一半的东西。

你打了一个又一个饱嗝,身子向后仰,肚子像早晨的太阳一样从桌子后面升起来。

“哎呀!”你拍着肚子叫道:“真是撑死了,我一口也吃不下了!”

“你确定?”我开玩笑地问道:“要不要来点甜点?”

“甜点?”你的眼睛又睁大了,轻咳一声,然后咧嘴一笑:“嗯,那还是可以吃一点甜点的!”事实上,当我拿来浓郁美味的巧克力蛋糕之后,你可以迅速解决掉它。

但是怎么可能呢?既然你吃饱了怎么还能吃下蛋糕呢?你是否有一个专门的甜点胃可以在吃饱的时候吃下甜点?

事实证明,医学杂志上确实有篇文章论证了这种“甜点胃”的存在。但注意,“甜点胃”只是科学家们的幽默说法,实际上,“甜点胃”是不存在的,总是可以吃下甜点的原因另有解释。

图虫创意-704601316389290029.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饱腹感?

你怎么知道你什么时候吃饱了?这当然不是因为食物在你体内堆积得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从你的喉咙里满出来,一定有其他机制。这种机制可能在你的大脑中,因为大脑可以控制几乎所有身体功能。事实确实如此,你的大脑中确实有一种饱腹感(satiety)计。

身体内部真正的饱腹感充满了血液和柔软的器官,是你大脑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它位于大脑的下丘脑部分,除其他功能外,它还充当饥饿的控制中心。

图虫创意-1052097525457223800.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当你狼吞虎咽地吃披萨时,食物会通过你的嘴沿着食道向下移动,最终落入你的胃里。随着你吃得越来越多,披萨糊开始填满你的胃,胃会膨胀,然后被周围的牵张感受器(stretch receptor)检测到。然后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向下丘脑发送信号。当信号到达下丘脑时,它们会移动饱腹感计上的指针:

如果继续进食,饱腹感计上的指针会继续移动。最终,如果放纵自己只靠牵张感受器的作用,你的胃里会塞满食物,尖叫着:“快停下吧,老天爷!别只顾着吃了,你已经吃饱了,胃都快炸掉了,装不下其他的东西了!”

如果已经撑到这一步了,你实际上已经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了。你也不会吃甜点,因为你的胃真的是一点空间都没了!

然而,正如你我都知道的那样,你通常还能吃下甜点。原因很简单:在你的饱腹感计上的指针指向最大值之前,你会停下吃东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除了一般的饱腹感之外,你的大脑中还有一整套额外的仪表来测量感官特异性饱腹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 )。

所以什么是感官特异性饱腹感?

食物具有感官特性:甜、咸、脆、油、滑、辣、耐嚼、嫩、酸、热、冷、油腻、多汁、酥、脆等等。对于每一个感官特性,你都有一个特定的饱腹感计。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不仅会记录你的胃有多饱,还会测量你吃了多少油腻的食物、吃了多少咸的食物、吃了多少甜的食物等等:

所以,当你吃披萨吃饱了的时候,通常不是因为你真的吃了很多东西。相反,这是因为你大脑中特定的感官饱腹感计量器告诉你,你已经吃了足够多(F)的油腻和咸味食物(或者披萨的其他特异性感觉):

换句话说,你停止吃披萨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厌倦了具有披萨类似特性的食物。

然而,如果你突然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蛋糕,它的感官特性与比萨毫无关系,那么你的胃口就会突然恢复。毕竟,你的甜度计的指针仍然是“空的(E)”,你的肚子里实际上还有一点空间:

所以你伸手去拿那个蛋糕,尝一勺,然后一勺,再一勺,直到你的感官饱腹感计告诉你“好吧,你这个小蛋糕爱好者,甜的巧克力食物已经够了。

图虫创意-909447342026915896.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胃放松让你吃得更多

除了感官上的饱腹感之外,在刚刚吃完六片披萨、还能吃下一块蛋糕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你的胃确实为更多食物腾出了空间。胃是由肌肉壁组成的,当你的大脑期待新的食物时,它会向你的胃发出一个放松的命令。

你的胃在收到这个命令后,会像一条从深海浮出水面的大头鱼一样放松和膨胀,它确实增加了体积以容纳更多食物。所以,在你偷偷地松开自己的腰带的同时,你的胃也悄悄做了同样的事情。

图虫创意-944164378720993322.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感官特异性饱腹感让你暴饮暴食

与熊猫不同,人类不只靠一种食物生存。我们是杂食动物,如果整天啃竹子而不吃别的东西,我们会死。我们需要多样化的饮食来保持我们健康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因此,我们起源于进化出感官特异性饱腹感的穴居人是有道理的。我的意思是,那些只吃一种食物的穴居人可能死于营养不良,而有着感官特异性饱腹感的人们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这些后代。

事实上,感官特异性饱腹感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完全是潜意识的(subconscious)。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即使在患有健忘症并且不记得他们最后一餐是什么——或者他们是否已经吃过饭的人身上,它也是可以体现的。让健忘症患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三明治,然后等他们忘记刚才吃了什么之后,为他们提供第二顿饭。他们不记得第一顿饭吃了什么,但如果再吃三明治,会比其他感官的东西吃得少得多,比如饼干、蛋糕或酸奶。

作为潜意识,特定的饱腹感似乎应该保护我们免于吃太多同类型的食物。然而,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愚弄。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测试人员吃颜色相同的聪明豆——比如说红色。然后,不久之后,他们给了他们更多的聪明豆。当然这些的味道、质地和气味都相同,但奇怪的是,在吃第二份聪明豆时,测试者们吃其他颜色的比红色的要多。

他们的感官特异性饱腹感计被人造食用色素愚弄了。

原因很明显,自然界中具有不同颜色的相同食物不是容易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祖先穿过稀树草原,偶然发现一棵圣诞树,它的果实颜色并不会像一盒蜡笔一样多变。

因此,我们的大脑假设,如果某样东西有不同的颜色,它也将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因此,当我们看到彩虹色的聪明豆、彩虹糖、甜甜圈和装满冰淇淋的盘子时,我们会比实际情况更饿。我们的大脑看到这一切说:“哦,最好保持饥饿,这样我们才能从每种颜色中获取营养!”

但合成色素远不是现代食品中导致我们暴饮暴食倾向的唯一的因素。

不像我们的祖先只能吃当季或腌制的东西,我们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吃任何想吃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太可能对食物感到厌烦,因此我们倾向于吃得更多。

更糟糕的是,工业垃圾食品经过专门设计,具有各种质地、口味和颜色,以尽可能刺激我们的味蕾。

图虫创意-1072874051681779808.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想想吧。苹果没有奶油核,香蕉没有脆皮,生黄瓜没有盐和鲜味。但是工业垃圾食品呢?它们浸透了盐、糖、脂肪和味精,食物本身和包裹它的塑料包装一样色彩缤纷。当你把它塞进嘴里时,你会同时感受到松脆、丝滑、嚼劲和柔软质地的味觉爆炸,体会到各种口味——这些都可以在一次吃下的食物体验中感受到。由于这些多样性,感官特异性饱腹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也因此我们吃得会更多。

感官特异性饱腹感能帮助你少吃吗?

你能吃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大脑对你面前的食物厌倦的速度。鉴于此,有没有办法确保你的大脑更快地感到无聊,这样你就不会吃得那么多?嗯,是的,有!为了确保你的感官特异性饱腹感更快出现,这里有一些建议。

首先,避开自助餐。自助餐中提供的种类太多了,即使你的目标不是让餐馆老板破产,你也会比平时吃得更多。

其次,不要使用酱汁和其他调味品。或者至少,坚持使用一种调味品或酱汁。因为如果你先端上一盘加番茄酱的炸薯条,然后再端上一盘蘸蛋黄酱的炸薯条,你会比只蘸番茄酱或蛋黄酱吃得更多。

第三,小口吃。收起你的大勺子,用茶匙或筷子吃饭。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样,一口大小和啜饮量都会影响你的饱腹感,较小的一口或啜饮量会让你在摄入很少食物的同时有饱腹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感官特异性的饱腹感并不能衡量有多少特定食物进入了你的胃,而是衡量你吃了多少口。

最后,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这会延长你对所吃食物的口腔暴露时间,并且你会因为厌倦而不会吃太多。此外,通过慢慢吃饭,你可以让其他机制发挥作用,阻止进一步塞满你的胃,例如额外的肠道牵张感受器和大量来自肠道的化学信号。

收尾

为什么你总是可以吃下甜点?答案很简单。这是因为在主餐吃饱之后,你实际上还能吃,但是你的大脑已经厌倦了主餐。

但是,如果来一盘完全不同的东西——质地、颜色、味道和形状都不同的东西——你的胃口就会立刻恢复。你的大脑认为甜点是不一样的,它肯定含有一些你还没有吃过的重要营养素。所以,为了确保你的生存,它说:“最好不要冒着营养不良的风险,把这个巧克力蛋糕也装进我们的肚子里吧!”

作者:David B.Clear

翻译:Nuor

审校:zhenni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i-wanna-know/why-you-always-have-room-for-dessert-965f2c98f430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欢迎扫码关注深圳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