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化科普:月球:宇航幻想的第一级阶梯
作者:星河
发布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1336
科幻文化科普:月球:宇航幻想的第一级阶梯

 就宇航角度而言,月球对于人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说,月球本身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项慷慨赠与。美国科幻与科普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声称:假如地球也像水星或金星一样没有天然卫星,早年间人类可能就不会想到宇航探索。对于漫长的太空旅行来说,月球无疑是一级不可或缺的阶梯。月球距地球只有38万千米,金星距地球却要远上100倍——在经济上说登月的最初耗资人类尚能接受,宇航员在旅途中耽搁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即使从最直观的意义来看,一轮明月当空普照,至少也给我们的祖先一种思考,一种想象,一种探索宇宙的好奇心。试想没有这轮明月,仅仅是满天不可测度和揣摩的群星,是不是会使人类“攀登天梯”的信心大打折扣?事实上,一个巨大的、可视的(相对于太阳)近距离天体,对于天文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人类很早就有与月球相关的幻想,而且是“动身前往”的幻想,我们最熟悉的故事自然是嫦娥奔月。在西方古代探索太空的幻想作品中,月球同样也被摆在首位,只不过“登月”的手段五花八门。与嫦娥偷食灵药不同,古希腊作家卢西恩笔下《真实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被一股旋风裹挟到了月球,法国作家希拉诺笔下《日月——两个世界的旅行》中的主人公则是借助蒸发的露水升空;倒是近代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其幻想作品《梦》(1600)中提及了特制的宇航服、喷气推进以及失重状态等更为真实的技术想象,然而之后美国作家爱伦坡却又重回老路,在《汉斯·普法尔历险记》(1835)中异想天开地凭借气球登月。

《从地球到月球》中的“登月炮弹”

真正科幻意义上的“登月”的还要数两位欧洲科幻先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英国作家H.G.威尔斯。前者在其《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中,依靠炮弹载人前往月球——无论如何,这比旋风、露水以及气球更加符合科学原理;而后者则在《首批登上月球的人们》中构想出一种可以隔断引力的“凯沃”物质,借此让球状飞船抵达月球。后来法国导演乔治·梅里埃以这些作品为蓝本,创作出有史以来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这部时长仅21分钟的定格动画电影,首开科幻电影之先河。

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

人类的幻想总会远远超越科技发展,随着科幻文学的兴旺发达,充满想象力的作家已不再将月球视为幻想故事的舞台,开始在脑海中前往更远的地方。自此科幻作品开始将月球视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背景,或者星际旅行中无关紧要的一站。阿西莫夫在其短篇科幻《响铃》中只是利用了月球的引力,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来因的长篇科幻《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1966)则把美国独立战争搬上了太空;科幻电影也相类似:英国科幻电影《月球》(2009)只是把这里当作克隆技术的荒凉背景,芬兰、德国、澳大利亚合拍的科幻电影《钢铁苍穹》则让纳粹余孽窃据月球并最终陷入失败。

科幻电影《月球》

只有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独辟蹊径,让月球成为一个外星文明的观测点——由科幻短篇《瞭望哨》(1951)开始继而又发展出宏伟壮丽的太空史诗《2001:太空奥德赛》(1968)。克拉克别出心裁地将外星联络装置置于月球,因为曾涉足地球的外星文明对低等如恐龙的生命形态没有兴趣,他们希望等待一个已然发展出文明并掌握了宇航技术的种族,跨越太空来到近邻月球开启联络装置,只有这时人类才具备了与外星文明交往的资格。

不过近来,随着人类对月球的深入开发,这个寂静无声了一段的世界似乎又重新喧嚣起来。当然这时的月球描写,在技术上也更加细腻而逼真,已经属于科幻文学中的“近未来”状态。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原著作者、美国科幻作家安迪·威尔在其新作《月球城市》(2017)中,就描写了月球穹顶城市中的人生百态。

科幻小说《月球城市》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科幻与科普创作,著有《决斗在网络》《时空死结》等作品)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