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怎么工作?
来源:新华网
作者:齐健
发布时间:2021-01-25
浏览次数:1419
-“天空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怎么工作?

  新华社贵阳1月25日电(记者齐健)“中国天眼”身在洼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天空实验室”。科学家是依靠什么在天地间“连线”,又是如何驾驭这样庞大的射电望远镜服务于科学实验呢?

  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时候尝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必备工具。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2020年1月9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天文学家如何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

  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简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

  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的缘故,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

  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外表安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38G。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2020年1月9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如此繁琐的、针对宇宙深空的观测有什么意义呢?

  这要从我们去中学物理实验室做实验说起。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都能验证定律为真。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前人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中国天眼”2017年10月10日对外宣布新发现的1号脉冲星示意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在“天空实验室”里,天文学家除了重复繁琐的观测、验证,都保留一颗期待的心——比如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或是发现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学理论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