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装置将纳入大科学装置项目
来源:合肥晚报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次数:2125

  气象科学装置将纳入大科学装置项目;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警信息提前15-20分钟送达受影响地区;在巢湖等地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系统……气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今后,合肥市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气象现代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气象科学装置将纳入大科学装置项目

  合肥市将把气象科学作为科学中心环境领域建设内容,把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作为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建设组成部分;并将气象科学装置纳入合肥大科学装置项目统筹规划、统筹建设。

  依托中国环境谷,合肥市将建设气象参与大气环境应用技术联合研究平台,推进环境与气象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同时,将合肥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纳入合肥智慧农业谷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合肥市气象监测预警与科学研究中心工程,支持引进和创建国家气象科学实验室、实验基地、创新平台。

  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合肥市将把流域气象、交通气象、生态气象等重点领域,纳入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建设灾害性天气现象模拟实验室,支持合肥气象观测基地申报创建“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试验基地”。

  临近预警信息提前15-20分钟送达受影响地区

  “今年汛期,面对极端雨情和汛情,气象服务为合肥市防汛科学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负责人透露。

  接下来,合肥市将畅通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气象灾害红色预警手机短信实现快速全网发布。同时,建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自动生成、自动分发系统,将气象预警信息接入全市应急广播体系。气象实时监测与预报预警信息精细到城区街道、乡镇和主要路网,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警信息提前15-20分钟送达受影响地区。

  今后,合肥市将开展住建、交通、防汛等城市运行重要领域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完善城市运行重点领域气象风险信息数据库;另外建立重点区域暴雨内涝影响评估模型。

  在巢湖等地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系统

  为了提升生态气象监测服务能力,在巢湖及环湖十大湿地、重要旅游景点、森林公园等地,合肥市将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同时,推进合肥都市圈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合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全市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站点建设,提升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

  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极端复杂的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先发地区,合肥市气象事业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

  为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合肥市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智慧气象联合服务平台建设。另外,不断挖掘合肥优质气候资源,推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申报,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记者 方佳伟)

  

  (来源:合肥晚报 责任编辑:栾菲)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深圳科普月】,了解更多科普月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