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海科技创新交流系列活动之海洋科普大讲堂活动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2648

2020深海科技创新交流系列活动之海洋科普大讲堂活动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顺利举办
 
2020年10月17-18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承办、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协办的2020深海科技创新交流系列活动之海洋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大学城图书馆顺利开展,此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吸引了近百人参与。

海洋科普大讲堂活动分别邀请了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庞建华,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牛茜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博士李剑平三位专攻海洋领域的专家开展了三场海洋相关方面方面的科普知识讲座。
本次活动为了延续2020深海科技创新论坛学术交流氛围,同时增强广大市民群众对“海洋文化”深层次认知和建设,促进人才培训,促进深海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讲座内容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庞建华主要介绍了瞬时涡量守恒涡方法研究以及在探索海洋装备动力特征中的应用,由浅至深的介绍关于“瞬时涡量守恒涡方法”,此方法能够运用在深海立管涡激振动、海上风力发电效率、海洋鱼类运动等方面,并能较好地揭示深海立管,海上风机等海洋装备的响应特征,是一种探索海洋装备水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工具。
最后庞建华教授就研究思路特给广大的师生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在学术研究方面需要学习传承、敢于质疑批判;坚持科学创新、独立自由创新;坚持瞄准学科前沿、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坚持源于需求、服务需求、高于需求、引领发展;坚持“不唯书”“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牛茜如在本次讲座简要介绍河口海岸数值模型的发展与应用实例,以及在大数据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海洋数值模型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岸河口海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成为制约沿岸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河口海岸水文环境受径流、潮汐、大气驱动与区域地形影响显著,非线性作用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复杂。故此次牛教授围绕“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数值模型给各听众全面讲解及剖析河口海岸的物理过程及其与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博士李剑平以科普方式,与听众分享我们人类是如何发展和利用各种光学成像技术来对小小的海洋浮游生物进行观测的。经过海洋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海洋浮游生物不仅仅能够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是通过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关系和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她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循环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与近海污染、富营养化、海洋酸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紧密相关。因此,浮游生物的观测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和海洋环境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李剑平教授简要概括了发展海洋观测技术与装备不仅可以监测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军舰核电海洋安全,而且还可以推动顶尖科学研究,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同时带动相关技术产业提升,拓展现有技术的产业应用。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