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吃海鲜了,会不会缺碘?
来源:饮食参考
发布时间:2020-06-26
浏览次数:3163

不敢吃海鲜了,会不会缺碘?
全民补碘时代,生长在海边的人常常担心自己碘吃多了。大家都知道海产品含有丰富的碘,海边的人还需要吃碘盐?正好最近新发地三文鱼污染新冠病毒,不少人不吃海鲜了,会缺碘吗?

食物中的碘含量差异很大,一般规律是海产品大于陆地产品,动物性产品大于植物性产品。众所周知,海带、紫菜等海藻的碘含量最高,通常是其他食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海鱼、海虾、海贝是碘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肉蛋奶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碘,而果蔬和谷物的碘含量相对较低。

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摄入碘的贡献有多大呢?就总体而言,海带、紫菜和海鱼提供的碘仅占中国人碘摄入量2%左右,即使将所有食物加一起,提供的碘也相当有限。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摄入的碘有80%来自碘盐,且越是水产品较少的内陆省份碘盐越重要,有的地方居民摄入的碘几乎都来自碘盐,比如宁夏。即使在供应无碘盐的高水碘地区,人们摄入的碘有90%左右来自当地的饮用水,海产品也不是主力。

总体情况如此,海边的情况呢?很多人觉得沿海居民天天吃海鲜,碘盐是无足轻重的,实际上这是误解。一方面除了海带、紫菜,其他海产品的碘含量并没那么高,另一方面海边的人也不是顿顿海鲜大餐。

比如碘盐占浙江全省居民碘摄入量的6成左右,而辽宁省则是占9成以上。浙江沿海城市居民的碘摄入量有30%左右来自紫菜、海带,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但碘盐依然是主要来源。

沿海城市到底缺不缺碘呢?2011年浙江省的数据显示,舟山、宁波和台州(沿海)50%的成年人碘摄入量低于每日需要量(120微克),而金华、衢州和丽水(内陆)这一比例仅为8%。这个现象看起来反常,但实际上却非常普遍。

大家一直以来有个刻板印象,认为山区、农村、内陆容易缺碘,结果导致这些地区特别重视补碘,碘盐覆盖率、合格率高,而平原、城市、沿海却成了碘营养的洼地。

孕妇和乳母是碘缺乏最多见的人群,这是由于她们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碘需要量比一般人大。孕妇和乳母缺碘会导致孩子脑部发育受到影响,通俗的说就是孩子会笨一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判定标准,辽宁、福建、浙江和上海的孕妇缺碘比例都不低,其中上海孕妇缺碘比例超过50%,比很多内陆城市都高。

孕妇和乳母缺碘的问题很难通过碘盐解决,有些国家是建议通过膳食补充剂额外补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要重视健康体检,通过尿碘指标了解碘营养水平,合理补碘。对于备孕妇女的建议除了吃碘盐,还建议每周吃1次富含碘的海产品(海带、紫菜、贻贝),孕妇则建议每周吃1-2次,而给乳母的建议是多吃海产品。

所以结论就是,无论沿海还是内地,只要不是高水碘地区,吃碘盐都是有必要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碘摄入来源和膳食结构有关,尽管大多数人很少吃海带和紫菜,但少数特别爱吃紫菜、海带的人还是要注意碘过量的风险。

冷知识

一整根海带中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你觉得是靠近顶部的含量高,还是根部含量高?估计很多人认为根部比较老,应该积累的碘更多,实际上是反过来,靠近顶部和边缘的碘含量更高。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